[本站讯]3月30日,由文学院胡友峰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形态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繁仁,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开幕式上,王琪珑介绍了山大人文社科研究的整体发展状况与建设成果,对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成立20年以来的发展成就给予肯定,对课题组的研究提出了希望。曾繁仁教授希望专家多提宝贵建议与意见,并就项目开展的具体方向给予指导。文学院院长杜泽逊就项目开展提出相关要求。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主持。
课题评议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主编张江教授主持。胡友峰教授作课题陈述,从研究现状与选题价值、研究空间与主要内容、总体构架及预期目标、研究计划与调研方案、困难与问题等方面系统陈述了课题基本情况与主要内容。与会专家就项目选题与报告总体框架给予了肯定评价,并就课题如何具体实施进行热烈讨论,同时为课题组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张江教授、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深圳大学高建平教授、暨南大学蒋述卓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盛宁教授、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南京大学周宪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张法教授等专家学者就课题的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成果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评议。专家评议组认为,该课题从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形态——“生生美学”的演进逻辑中凝炼出包括“生态美学的中国古典话语形态研究” “生态美学的中国现代话语形态研究” “生态美学的中国当代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生态美学的中西互释与会通研究”“生态审美实践与美丽中国建设研究”在内的五个子课题,既在纵向上厘清生态美学中国话语形态的演进逻辑,又在横向上与西方生态美学话语形态展开对话。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态美学在中国美学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与贡献,为中国当代美学建设服务;与此同时,将生态审美实践落实在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之中,为美丽中国建设服务。经过评议,课题组专家一致同意课题开题。
此外,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开展提出了以下建议: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作为整个课题的指导思想,重视美丽中国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挖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背后的理论价值;要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对中国传统的生态审美意识与其他意识进行合理的区分与融合;要避免中国人自说自话,在中国生态话语体系中寻找更具普遍性的话语,并进行话语提炼和核心关键词的整理、阐发工作,将整个世界而不是中国作为参照系;要注重生态实践,吸收城市规划与景观研究的相关内容。
根据专家的建议,课题组成员程相占、刘彦顺、妥建清、黄继刚、王中原、杨建刚、张伟、杨光、王焱、鲍忠明、曹成竹等,就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课题协作、推进计划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并制定了初步的研究与协作计划。此外,部分期刊编辑结合期刊定位与自身编辑经验,就课题的论文选题、论文写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与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社科期刊的编辑共7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