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山东大学获27项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04日 10:52 点击次数:

[本站讯]4月4日,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会议表彰了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等省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

山东大学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计4项,其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澄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心血管重构分子机制、检测技术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大学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奖3项。山东大学获2018年度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共计27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人)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人)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项。

本次科技奖励大会共表彰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人,山东省科学技术奖19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24项,技术发明奖1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


延伸阅读:

数学学院吴臻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随机最优控制和正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陈子江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多囊卵巢综合征遗传发病机制研究”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齐鲁医院左秀丽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IBS 脑-肠互动异常发生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参与完成的成果“深部复杂条件巷道围岩分阶段完整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参与完成的成果“高通量耐磨蚀抗热震组合材料创新技术及产业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与完成的成果“轨道交通装备优质高效激光焊接技术及服役安全评价”、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参与完成的成果“高性能长寿命高速柴油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土建与水利学院参与完成的成果“黄河中下游粉土工程特性与路基长期服役性能保障技术”和化学与化工学院参与完成的成果“基于基因工程菌株构建奥利司他新制备体系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数学学院吴臻教授项目团队紧密围绕随机最优控制和正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领域的科学难题开展原创性研究,历时近20年,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基础理论突破和金融应用成果。提出单调性条件,解决了不同维完全耦合正倒向随机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难题,开辟了用单调性条件研究全局解的新途径;提出嵌入方法,克服了传统对偶方法不能处理Z项导致的本质困难,解决了国际公开问题——随机递归系统的一般最大值原理;提出倒向分离方法和有界光滑函数逼近技术,克服了传统分离原理的应用局限,解决了部分可观测随机递归最优控制基础难题,获得了若干最大值原理,为研究非凸投资组合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紧密围绕这些科学发现在控制理论和精算数学国际顶级期刊SICON、Automatica、IEEE TAC、IME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得到了菲尔兹奖得主、法国科学院院士Lions,英国皇家学会院士Lyons,美国科学院院士Carmona等国际著名同行学者肯定和好评。8篇代表性论文被他人引用565次,其中SCI他引216次。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最常见最复杂的妇科内分泌疾病,目前我国PCOS患者总数已超过1000万。PCOS造成的不孕不育、肥胖及远期并发症如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等给妇女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严重影响人类繁衍,给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带来极大负担。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陈子江教授带领团队围绕如何明确PCOS发病机制,发现PCOS治疗新途径入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际上首次报道11个PCOS全基因组遗传易感位点,从遗传学角度全面认识了PCOS的发生机制;将遗传易感位点与临床表型结合,建立第一个PCOS遗传风险评分方法,用于PCOS患者及其子代发病风险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发现棕色脂肪移植可有效改善PCOS症状,解决生育难题;牵头制定了首个中国人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已在全国50多家单位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并在全国20多个省市宣贯培训80多次。部分成果将通过临床转化,治愈更多不孕症患者,为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左秀丽教授项目团队历时八年,紧密围绕消化系统常见病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和诊疗中的难点及热点问题,创新性的提出肠道细菌参与IBS肠-脑互动,菌-肠-脑轴在不同层次的功能障碍是IBS发生的根本原因。该研究发现IBS患者的肠道菌群通过一种重要桥梁分子——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参与介导菌-肠-脑轴互动异常,导致肠道低度炎症、免疫激活及肠神经重构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开展临床转化研究,与青岛东海药业深度合作,利用益生菌“酪酸梭菌”干预IBS患者肠道菌群,发现其可有效调控肠-脑轴,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成果目前已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省内外多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应用,并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多次推广交流。本研究成果在揭示IBS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的同时,也为肠道菌群在其他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供稿单位:科研院 宣传部    作者:周敬馨    摄影:张丹丹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王莉莉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