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8日,齐鲁大讲坛第78期在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逸夫法学教学楼举行。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朝明教授做客齐鲁大讲坛,作了题为“我们距离孔子有多远”的学术讲座,深入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以及使之服务于当代社会等话题,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讲座中,杨朝明教授紧扣“我们距离孔子有多远”这一主题,结合多年研究经验,从孔子所处的时代及其使命、孔子思想的重要贡献和永恒价值、古今对孔子思想的误解与原始儒学的真正精神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杨朝明教授认为,当代人谈“我们距离孔子有多远”,应该着眼于心灵而非仅仅是空间、时间上的距离,这段距离导致个人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千差万别,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因此,深入了解孔子思想内容、精准把握孔子思想核心显得尤为重要。他说,孔子所处的时代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社会背景决定了孔子以重整礼乐为己任,以恢复道德为使命,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先秦儒学,是一个具有德性的儒学,这是儒学的真精神。
对孔子的研究讨论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一大景观,“孔子热”延及全球,体现出孔子思想的重要性和永恒性。随后的讲座中,杨朝明教授广泛征引儒家经典思想,结合中外学者研究成果,漫谈孔子思想的重要贡献和永恒价值。首先,他表示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指导中国传统社会两千多年,孔子思想中的“大一统”观念发挥了纽带作用,是促使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孔子思想具有世界影响力,仁爱、正义、秩序、智慧和诚信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随后,在谈到“忠恕”思想时,他认为“忠恕”思想的重点在“恕”,意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修己安人、换位思考的观念,展现出儒家思想极大的包容性,意义重大。接着,他由“仁”和“中”两个字延伸开来,进一步阐释孔子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仁”的本意就是成人克己,也就是“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人只有亲亲,才能不独亲其亲,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并推及鸟兽虫鱼,进而到敬畏自然、生命;“中”即中庸,中庸说的“中”是一个不断纠偏、最终达到稳定和谐的过程,稳定和谐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快速发展。
最后,杨朝明教授对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子思想的误解做了澄清,对“精华”和“糟粕”分别进行了重新定义,回应“国学里的糟粕也应该‘热’起来吗?”等热点话题,并提出,《孔子家语》的思想内容、研究价值高于《论语》,《孔子家语》中蕴含的“礼”的思想,强调的是一种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实践中应当把握的度,昭示当代人不仅仅只享有自然人的权利,更应该履行社会人的责任。由此可见,先秦儒学是一种具有德性色彩的儒学,当代人反对儒学者,反对的是封建帝制儒学;守护儒学者,守护的是儒学的真精神。正如五四时期,李大钊说我们抨击孔子,不是抨击孔子本人,是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塑造的权威。杨朝明教授表示,孔子思想的面貌随着时代发展有所改变,不变的是原始儒学的真精神,需要继承的就是这种精神。
在互动环节,杨朝明教授旁征博引,细致深入地为观众解疑答惑,精妙独到的见解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本期齐鲁大讲坛由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小舒教授主持。学校宣传部、人文社科处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山大师生代表,齐鲁大讲坛会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