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8月20至22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山东省科技厅、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国际海底隧道协会主办,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渤海湾海底隧道修建关键技术高端论坛”在烟台举行。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周福霖院士,烟台市市长张永霞,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挺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杨秀敏、崔俊芝、谢礼立、卢耀如、郑守仁、张杰、周丰峻、刘经南、马洪琪、王景全、梁文灏、杨永斌、何华武、任南琪、李建成、聂建国、胡春宏、钮新强、陈政清、王复明,国家铁路局党组成员郑健、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山东省交通厅厅长张传亭、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山东省铁路和机场规划建设办公室主任张海波、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高中琪、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雷升祥、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总经理周勇以及蓬莱市有关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主持开幕式。
致辞中,王书坚介绍了山东省的总体情况,表示山东省将全力加快推进渤海海底隧道的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李守信在致辞中谈到,山东大学重视土木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历经十余年建设,岩土工程学科成为学校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长期以来,山东大学岩土中心团队致力于隧道及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控制研究,形成了“隧道重大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与灾害控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钻爆法隧道四阶段全过程渐进式的综合预报方法,研究成果在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岩溶隧道群、三峡翻坝高速公路、江西吉莲高速、四川成兰铁路等多个重大工程建设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TBM施工隧道不良地质预报方面,首次实现了预报装备的TBM搭载,并成功应用于吉林引松工程输水隧洞的施工。李守信希望,各位院士、专家继续关注和支持山东大学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
王梦恕院士作主旨演讲,介绍了渤海湾海底隧道的总体情况,从地下工程专业角度指出了渤海湾海底隧道修建方案的可行性和修建风险的可控性,他提到,山东大学岩土工程团队在地下工程水害预报与控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可有效预报海底隧道地质灾害源。周福霖院士回顾了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长达24年的前期论证工作。张永霞代表烟台市人民政府表示,烟台市政府将全力支持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以此为契机,加快烟台市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的发展。张挺军重点介绍了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在水下盾构隧道和大直径盾构工程中取得的成绩,表示集团公司愿在渤海湾海底隧道修建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会前,与会代表赴长岛附近海域进行了现场考察,听取了长岛县政府关于渤海湾海底隧道登陆口的情况简介。在随后一天半的会期里,各位代表围绕海底隧道修建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共组织了11人次特邀报告及半天时间的集中讨论,剖析了海底隧道修建中材料、测量、抗震、灾害源地质预报等方面的理论技术与成功经验,交流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渤海湾海底隧道工程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日本、德国、挪威、澳大利亚、西班牙和中国等国家交通、水电、能源等领域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及大型企业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由鲁东大学和中国工程院院刊—《结构与土木工程前沿》协办,是海底隧道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将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海底隧道的建设尽早提上议事日程。同时,论坛也为展示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学科发展趋势、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渤海海峡相隔,环渤海南北两岸成为交通死角,极大限制了客货运输和经济发展。渤海经济圈难以像珠三角、长三角那样,形成完整、连续、统一的经济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理条件,从山东蓬莱经长岛至大连旅顺,建设渤海湾海底隧道,将有缺口的C形交通变成四通八达的D形交通,化天堑为通途,进而形成纵贯黑龙江到海南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长5700km的中国东部铁路交通大动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