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李肇星洪银兴金光亿曾繁仁在首届山东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1日 17:38 点击次数:

\

  [本站讯]10月21日上午,首届山东论坛主旨演讲举行,中国外交部原部长、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金光亿,山东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曾繁仁分别发言,就论坛主题阐释各自观点。主旨演讲由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主持。

\

  李肇星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和个人的不同经历提出“国家是历史的”的观点,认为应该接受历史的教训,努力为祖国、为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事业而努力,使未来的国际秩序更合理、更民主、更和谐,使世界的明天更美好。他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自己的观点:第一,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李肇星说,自己去过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但心底最挂念的永远是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相信此次论坛将产生实效,有利于建设与会者各自的祖国和家乡。第二,要明确人民至上的理念,也要明白人民最需要的就是和平与发展。李肇星说,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此次论坛召开的奋斗目标,也是山东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和其他论坛组织单位的共同奋斗目标。他说,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在享受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各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时要感恩人民。第三,要永远学习,通过学习来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李肇星指出,我们要学习世界各国人民的优秀文明成果,包括继承、发扬我们自己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学习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好机会,我们要抓住机遇,互相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

  洪银兴教授作了题为“在‘一带一路’上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主旨演讲。他提出,中国想在“一带一路”中与相关国家互利共赢,提升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全球价值链的布局,以及攀升价值链中高端。他认为,过去中国企业基于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比较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但始终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近年来,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不再明显,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要求经济增长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益即追求附加值的增长。当前全球价值链发生结构性变化,中国新的超越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示出来,具备了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条件。对此,洪银兴教授提出以下几方面路径:价值链低端环节的转移;生产制造向中高端攀升;谋求在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谋求在采购者驱动的价值链的主导地位;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商业模式创新。最后,洪银兴教授表示,依靠创新驱动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到现阶段的需要。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更多的是价值链走出去。这个发展机会不只是给中国的产业,也是给“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应在“一带一路”上寻求全球价值链的合作,无论是低端环节的转移,还是以我为主的价值链的布局和延伸,都能使相关国家得到全球价值链的红利。

\

  金光亿教授作了题为“Northeast Asian Community through Human Resources and Culture”的报告。他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蔓延和新的通讯和科技体系的发展推动了知识和文化的跨境交流,同时国家之间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打破了文化上的同质性,可以预测,今后可以出现一个新的国际秩序。他论述了建立东亚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认为可以通过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融合及共同生活,有效地形成共同的道德和伦理上的价值观,彼此相互尊重、相互认可。金光亿教授论述了建立东亚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困难,表示国家之间的分歧、种族偏见等都会影响到共同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建立。而恰当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从地区的角度而不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待历史问题。金光亿教授就建立文化共同体的文化能力进行了阐释。他认为文化上的了解和宽容是一种方式,东北亚地区尤其需要推动文化的交流,需要充分的跨境交流、移民和通婚。金光亿教授强调,在建立文化共同体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媒体等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并作为各个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与此同时,他们也应该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并在各国人民间推广;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和项目,推动跨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科技的扩散。因此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东北亚大学之间建立一种合作架构,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他最后谈到,要实现建立文化共同体的理想,就必须实现一个多元化的跨国的文化、信息、科技的交流、沟通以及人员的交流。

\

  曾繁仁教授的演讲题目为“‘中和位育’——东亚儒家文化圈共同的哲学诉求”。他主张世界哲学是多元共存的,“以西释中”是行不通的。“中和位育”是儒家“中和”论哲学的古代表述,“中和位育”之“中和”论是相异于古希腊“和谐”论的东方哲学观。曾繁仁从五个方面对“中和位育”进行了论述。一是“天人相和”之生态之思。“中和位育”与传统文化的“爱生”、“养生”、“护生”的生态智慧,对于现代社会遏制人类无尽欲望,拯救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积极意义。二是“修身至诚”之德性之思。“修身志诚”是“中和位育”观念向人生实践的落实。修身的最高境界是“志诚”,就是达到化育万物而与天地相参的境界。三是“礼乐教化”之美育之思。“礼乐教化”与“中和位育”密切相关,“中和位育”作为一种哲学诉求与理论原则在古代社会得以贯彻的重要途径是“礼乐教化”。“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的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也是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体现在东方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层面。四是“太极化生”之太极思维。《易传》的出现为“中和位育”提供了理论的前提,一阴一阳之为道,道出了中和位育的内涵,揭示了东方生活和艺术的奥妙,也反映了东方人的生存方式。五是“和实生物”之生存之思。“和实生物”、“和而不同”是“中和位育”的重要内涵。“和实生物”包含丰富的生存哲学意韵。“中和位育”观念中的“中庸之道”、“和实生物”、“过犹不及”等为处理好人与人、国与国的发展和矛盾提供了具有启示意义的东方智慧。

\

  朴仁国分别对四位发言人的主旨演讲进行了点评。与会嘉宾和学者认真聆听了演讲内容。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张丹丹 郑红 图/杨云雷 刘梦冬 贾宁远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寄诚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