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陈宝权教授团队在3D物体形状重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6日 20:53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陈宝权教授率领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山东大学研究团队,联合以色列、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3D 物体形状重建法,将液体(水)作为获取物体形状的介质,巧妙地把 3D 形状获取转化为体积问题,类似用水对物体做 CT。新的方法比常用的激光扫描更先进,能够准确重建物体隐藏部分,应用范围广,性价比高。该研究成果在计算机图形领域的顶级会议SIGGRAPH 2017 发表。相关论文《基于浸入转换3D 形状重建》(《Dip Transform for 3D Shape Reconstruction》)由陈宝权教授率领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山东大学研究团队,联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本·古里安大学(Ben-Gurion University),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涉及从算法到装置原型的设计与制造。整个硬件的实现由山东大学完成。这一课题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中国-以色列国际合作重点专项的支持。


全新的数据获取方法:将3D 物体形状建模转化为体积问题

这项研究最大的突破在于能够方便地测量物体看不见的部分。传统3D 扫描和形状建模方法基于光学设备,最常见的是使用激光扫描仪和摄像头对物体表面进行扫描。但是,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比如光线照不到的地方无法取样,缝隙、微小突起等结构取样不完整,还有透明等特殊的材料难以处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团队将液体作为获取物体形状的介质,将物体浸入水中,测量物体的排水量,然后利用这种体积上的信息重建物体的表面形状。这时,使用液体(水)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水能很好地贴合复杂的表面,还能渗透到空腔里,计算排水量也不需要考虑光线的折射率和偏振等问题,轻松绕过了光学设备面临的种种限制。

实验中,研究团队制作了一套简便的“3D 浸入装置”——用机械臂夹住物体,将物体浸入水槽,然后测量水位上升变化的曲线,得出沿当前角度浸入水中的物体的横截面。这样,通过多次将物体以不同角度浸入水中,就能得出物体多个横截面的信息,进而精确地计算出物体的几何形状,包括平时激光扫描仪很难捕捉到的部分。


以不同角度将3D 大象浸入水槽,记录排水信号,得到不同横截面的信息:左边代表 20°、50°、90°和 130°浸入的正弦值,右边代表形状重建的结果。


(从左到右)浸入100 次、500 次和1000 次的结果,以不同角度浸入物体,浸入次数越多,浸入转换重建的结果也越精确。

用水做CT:结果精确,应用范围广

该研究借鉴了CT扫描的原理。CT 设备体积庞大,而且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成本也很高。相比之下,该研究团队提出的浸入转换法以较低的计算成本生成完整的形状,性价比高,而且应用范围更广,只要是能浸入水槽的物体,不论多大,都能进行重建。此外,浸入转换装置搭建起来也很简单。

该研究最大的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软件(算法)上,如何从多个局部信息重建完整信息;二是硬件上,针对物体的浸入水中,如何连续精确测量容器里水体积的变化。

该研究论文中还展示了其他复杂3D 形状重建的示例。实验表明,浸入重建的结果几乎与原始的 3D 模型一样。在隐蔽和复杂部分的重建上,3D 浸入是优于结构化光扫描的。不仅如此,为了改善浸入转化法数据采集速度较慢的问题——机械臂一步一步垂直浸入物体且必须每一步都读数,研究团队正在开发新的方法,比如连续浸入和读取,或者基于压缩感测的稀疏恢复技术。


3D 浸入重建比较:(a)浸入期间的物体(b)3D 打印的物体(c)结构化光扫描重建的结果(d)使用浸入机器进行 3D 重建的结果。

据悉,从理论上讲,浸入变换距离大规模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技术上已经完全成熟,关键是针对具体应用中的物体大小和精度需求开发相应的装置,来达到最好的性价比。

陈宝权,山东大学计算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兼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车载移动激光扫描的大规模城市场景三维建模及海量数据可视化,担任973项目“城市大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首席科学家,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在 ACM SIGGRAPH 、 IEEE VIS、ACM TOG等国际会议和刊物发表论文 100 余篇。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wixFotK9O5ec32KHxGpVA


【供稿单位: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新智元    作者:陈绮彤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思萱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