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儒学大会系列报道之十

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圆桌论坛新闻概览(三)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2日 14:08 点击次数:

[本站讯]9月21日下午,在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圆桌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儒学源流与展开”“孟子、荀子及其思想研究”“儒家观念的现代诠释”“儒家经学与经典”“宋明理学:儒家发展的新形态”“儒家思想及其价值”等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

儒学源流与展开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黄玉顺教授,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高等人文科学师范学校教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东亚学院副院长王论跃主持本场论坛。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景海峰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汉学部初级研究员尼古莱·鲁金科,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中国孟子研究院尼山学者杨海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杨泽波教授,甘肃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志宏,中国孔子研究院王钧林教授,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海外访问学者、韩国成均馆大学讲师李致亿,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海外访问学者、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包筠雅教授,台湾铭传大学应用中国文学系田富美副教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东方学系张平教授等10名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作了题为“当代儒学发展的形态及趋向”“李贽及其对儒家经典的自我解读:以“四勿说”为基础”“先秦诗书文化与孔孟文化守成主义”“我们应当如何确认自己的智性?——关于儒家生生伦理学逻辑起点的思考之一”“伏羲文明是儒家和合文化的源头”“19世纪中国社会的儒教信仰”“四端之纯善与七情之无有不善”“晚明与清时期儒家文本与大众儒学的产生和传播”“清道咸时期京师理学社群建构的一个侧面──以刘廷诏《理学宗传辨正》为考察”“经典“节期”对话自然“节令”——中国与犹太传统节日的比较研究”的主题发言。在学术交流与分享中,景海峰教授通过梳理新文化运动后儒学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儒学研究的新任务,尼古莱·鲁金科研究员对“礼”在个体化的角度上进行了重新解读,杨泽波教授论述了“儒家生生伦理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张平教授对比了儒家的时空合一节令概念与犹太节期的独立时间概念的区别。

孟子、荀子及其思想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存山研究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刘纪璐教授主持此次会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林宏星教授,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董金裕,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教授,台湾中原大学助理教授段宜廷,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戴兆国教授,山东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美国威斯敏斯特学院助理研究员刘晓艺,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海外访问学者、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蔡家和教授等学者围绕“‘化性’如何可能?——荀子的性恶论与道德动机”“对人性的肯定与激励——《孟子·公孙丑上》‘四端’的属性及其在修养上的意义”“荀子人性论的历时性发展”“应变而不穷──论荀子“变”的哲学及其高效能管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孟子仁政理想的三重理论关联”“孟子责善论面临的合理性挑战”“荀子的同治哲学”“明代儒家官僚机制下的荒政干预与孟子的仁政——以<醒世姻缘传>中的描写为例”“牟宗三《圆善论》对孟告之辩诠释之省思”等主题分别发言。围绕论坛主题,与会学者分析了荀子伦理学存在的问题及人性论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阐发了荀子“变”的思想对管理哲学的启发,通过与孔孟对比彰显了荀子同治哲学的独创性,揭示了孟子的“四端”之说是兼顾先天与后天的。

儒家观念的现代诠释


苏州大学哲学系蒋国保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田辰山教授主持此场论坛。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荷兰莱顿大学区域研究所教授兼印度社科理事会当代印度研究项目主任百拉里·凯南格,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李若晖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匡钊,美国南印第安纳大学助理教授特伦特·恩波斯,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林昌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柳镛宾等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作了题为“仁: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价值之源”“对儒家‘和’的思想与实践的反思”“尊亲贤与秦汉国家结构”“从“亲亲相隐”到“窃负而逃”——孔孟问题意识的转变”“儒家思想对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兴起与管理的影响”“由民族“典”“册”的形成与性质论儒家“述而不作”的意义”“‘汤武之德’与帛书《衷》篇的君子形象”的主题发言。朱汉民教授认为,仁爱是包含亲疏远近的等差之爱和博爱的,由此而拓展到两种慈善,一种是传统的照顾自己宗族乡亲的慈善,一种是推己及人的博爱精神而把公益慈善事业扩展到国家社会的慈善活动。匡钊论述了“亲亲相隐”的合法性,指出其表现出来的是孔子所想表达的一种亲情观念,他通过分析孟子的“窃负而逃”讲述了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的区别。特伦特·恩波斯表示,对当今中国的非营利性组织影响较大的儒家价值观念分别是:“恕”、“仁”、“礼”、“五伦”,只有找到当前最适宜的儒家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的非营利性事业的发展。江林昌教授认为孔子述而不作的意义应当从“典”“册”的源起进行深究。

儒家经学与经典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吴光研究员和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伍晓明教授主持此次论坛。四川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黄开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托马斯·迈克尔、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温海明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胡治洪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陈声柏教授、台湾佛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李纪祥教授、台湾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系主任张晓生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曹峰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陈晨捷副教授等9名学者就会议主题分别作了题为“汉代今文经学的盛衰”“《论语》中的“‘学’与身体的规范”“未来十年的儒学与世界文明”“熊十力经学思想中的外王说”“‘经学’的两种含义:兼及儒学与经学关系的当前讨论”“从中国史学修史笔法的‘不书’现象到当代史学书写中‘空白’的讨论——以《春秋》文本为核心的讨论”“明代穆文熙《左传》评点的内容特色与价值”“先秦时期‘天人合一’的两条基本线索——兼评余英时的两重‘天人合一’观”“‘仁者寿’:董仲舒道德养生学述论”的发言。有的学者认为,政治的疏离是自东汉以来今文经学日渐衰落的最重要原因,未来十年是儒家文明与其他文明对话的关键十年,经学思想中的外王是内圣在社会政治乃至宇宙生态领域中的实现,广义上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早已发生、源远流长,而且在先秦时期天人关系论中占据主流。

宋明理学:儒家发展的新形态


本场论坛由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纪保宁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哲学系李承贵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黄勇教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新春教授,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宋大琦副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特聘教授、副教务长兼通识中心主任陈逢源,厦门大学国学院朱人求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乐爱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李勇强研究员、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华语文教学硕士学位学程副教授齐婉先等9位学者作了题为“王阳明‘良知说’的四个积极面向”“亚里士多德与朱熹:谁才是真正的德性伦理学”“儒家视域下的个体价值—以张载《西铭》思想为例”“心学与理学争议的核心问题:一个礼法学的视角”“由‘湖洛论争’到《朱子言论同异考》韩元震义理思考与学术构建”“朱子文化的基本精神”“朱熹论‘爱物’:‘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周敦颐思想的佛教渊源说试探”“王阳明论圣人一体之仁之教的伦理价值与社会实践”的主题发言。李承贵教授认为“良知说”就是“致良知”,其四个积极面相是务实践行、修行工夫、辨别是非、伸张正义。宋大琦副研究员提出,心学与理学争议的四个核心问题是:“心即理”还是“性即理”,“一颗心”还是“两颗心”(一性还是二性),一个圣人还是一群圣人,理为先还是欲为先,该争议使儒学向现代性迈进了一大步。朱人求教授认为朱子文化的精神主要指理一分殊的精神、主敬穷理的精神、正心诚意的精神、文化承传的精神、以家为本的精神、关爱民生的精神、教化天下的精神等,它们都是朱子“全体大用”思想的具体展开。李勇强研究员通过整理周敦颐与佛教的交通往还认为,周敦颐与佛教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与禅师的交游,即所谓“方外友”,而非其主体思想渊源于佛教。

儒家思想及其价值


本场论坛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谢文郁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卫平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丁为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朱杰人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赵卫东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研究员、苏州大学哲学系周可真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画报》杂志社社长姜玉芳研究员等七位学者就“儒学之道的哲学品格”“儒学:一种可以作为‘底色’的人生信仰”“儒学的价值取向——从‘修齐治平’到‘经世致用’兼论‘为帝王师’”“儒家文化视域下的代孕现象”“儒学与当代生活”“中国传统实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浅说‘述而不作’强调践行”等主题分别发言。对“儒学能否称得上哲学?”这一问题,陈卫平教授通过论述给出了肯定性回答;赵卫东教授运用“儒学与现代社会双向互动”的理论,对儒家文化与代孕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祝东力研究员认为,如何借助儒学的核心价值来解决当代社会的某些困境,是儒学能否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关键;周可真教授主张将“实学”限定在北宋至清代光绪这一历史时期,把它理解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学术思潮,由此来开展对中国传统实学的研究。主题发言后,与会学者还就论坛的发言内容开展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相关链接:

儒学大会系列报道之一:快讯-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开幕

儒学大会系列报道之二: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开幕

近两年儒学研究十大热点(2015–2017)

儒学大会系列报道之三:世界儒学大会举行第一场大会主题演讲

儒学大会系列报道之四: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圆桌论坛新闻概览(一)

儒学大会系列报道之五: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圆桌论坛新闻概览(二)

儒学大会系列报道之六:世界儒学大会举行第二场大会主题演讲

儒学大会系列报道之七: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举办主旨演讲

儒学大会系列报道之八:世界儒学大会举行第三场大会主题演讲

儒学大会系列报道之九: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闭幕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张丹丹 王怡舟 尚玉茹 唐慧娟 田晶晶 王格 刘慧婷    摄影:傅诗文 李雍珩 刘少鹏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寄诚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