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山东大学,也有这么一批“乡村教师”,他们组成了研究生支教团,活跃在山西灵丘、新疆伊犁,或是其他的志愿服务岗位上。
他们传道授业、孜孜不倦,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支教老师;谦虚谨慎、崇实求新,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山大学子。在教师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群来自山东大学的“乡村教师”,一起感受他们心目中的乡村、乡望、乡情。
乡村:大山里的空气很好,天很蓝
研究生支教团支教地之一灵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1999年至今16年来,支教团一直坚守在这里。
“灵丘这个地方的村落与其说是乡村,不如说是山村更准确,因为每次我从支教学校去县城的路上都会想到‘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句歌词。”杜君斐是赴山西灵丘下关镇支教的12名成员之一。据她描述,他们所在的支教中学地处大山深处,比较偏僻,不像外面的世界那样繁华,甚至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另外,“灵丘冬天的气温比济南低很多,有时能到零下三十度,在室外呆一会儿就会冻得呼吸困难。”
“这里的冬天天数很长,十月入冬,四五月才是春天。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山里,裹着羽绒服,吃着土豆炖白菜,再想一下曾经的山大食堂……那种感觉跟谁都说不清,真的只有自己知道。”同在灵丘支教的杜以恒补充道。“好在这里的空气很好,天很蓝。这在济南几乎是享受不到的,我们也常常以此来安慰自己”。
同在灵丘县支教的李建文说到了乡村里的孩子。“孩子们常年喝地下水,而且是在水龙头那里直接喝,水龙头都被他们啃上了牙印;很多孩子连县城都没去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也只出现在他们的电视机里。但是孩子们很淳朴,会邀请你去他们村里的山上玩,带着你去摘果子,抓蝎子,会很自豪地给你介绍这片山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或者抗战的时候哪个将军在这里驻扎过等等。”一年的支教让李建文深深喜欢上了这里的孩子们。
李建文在上寨中学教授数学,在他的课程表上,第一学期每大周(十天)46节课,第二学期每大周40节课。课时量很大,但他要求自己一定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这里的学生基础比较差,为了使他们掌握课本内容只能多重复几遍,还要在课下多给他们补补课。”
和其他支教团队员一样,李建文在刚开始支教的时候也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偏远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如此难?为什么孩子们的小梦想却难以实现?”转眼,一年的支教生活结束了,这些问题在李建文的心里逐渐明晰:“我们的坚守,就是在帮助孩子支起梦想起飞的羽翼,责任在己,携手前行。”
乡望: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眺望外面世界的大门
新疆伊宁县是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2013年新开辟的服务地,伊宁县下辖2个镇、16个乡,地理位置偏远,学生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乡村小学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条件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最核心的优秀教师资源依然匮乏,教师能力有限,很多学校英语、文体等课程几乎无法开设,文体教育资源十分匮乏。”来自新疆支教队的程广沛说出了目前乡村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支教团与伊宁县团委共同商议,决定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送教下乡,支援当地基层教育,以接力的形式为英塔木小学等偏远乡村小学开展支教服务。支教团也为自己的项目起了一个名字,叫“乡望”。
“‘乡望’亦是‘相望’,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向往’,意在为乡村的孩子打开一扇眺望外面世界的大门,为孩子们带去英语、文学、科学、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劳技、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课程教学。”程广沛解释说。
目前,在新疆结束服务的第十五届、十六届支教团已经相继开展了十几次“乡望”活动。而且,这项活动已经形成制度,计划扩大规模,发展成为长期支援当地乡村基层教育的一项公益项目。
为解决当地乡村优秀教师资源缺乏以及经典书籍不足的状况,支教团还实施了“飞翔的梦想课堂”项目以及“薪书计划”项目。“飞翔的梦想课堂”是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为当地学生提供国学和心理方面的培训,该项目曾参加中央台“社区英雄”评选获得25万公益基金,后又从唐仲英基金会获得部分启动资金。“薪书计划”最初由第十五届支教团新疆队发起,以山大全体毕业生的捐助力量为新疆孩子筹集图书,两年来已为新疆伊宁县二中筹集到了2300余册学生喜欢看的新书。
值得一提的是,支教团服务的伊宁县二中在2015年高考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3人突破600分大关,一人被北京大学录取,成为伊宁县历史上清华北大第一人,另外还有多人被四川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录取。
乡情:支教一年挺好的
当支教团成员结束服务回到山大,经常被问起“支教一年感觉怎么样?”队员们往往笑着回一句“挺好的”。
“回顾这一年的历程,真的很难用几句话说完,另外即便说很多,没有经历过这一年的人也不能完全领会。”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队党支部书记于青民这样说。
“临近支教结束的那几天,不舍之情与日俱增,每次都想多看学生一眼。因为自己知道,看一眼少一眼,有很多学生可能再也不会再见。”李建文回忆,自己要离开上寨中学时,原本打算悄悄离开,却不想被学生发现,学生哭着跑着追车、拦车,“我的眼泪不停地打转,那一幕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
杜以恒也提到自己临走时的情景。他收到了一包学生送的“野山杏”,是孩子们听说杜老师要走,大清早从山上采的。他怕放到行李架上压坏,就一路都放在腿上。“捧着孩子们送的野杏,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觉得自己这一年的付出值得了”。
16年,170人,从没间断的爱心接力,见证着势不可挡的青春,这便是山东大学“乡村教师”的青春故事。
目前,山东大学已启动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选拔工作。我们也将继续见证一批批山大学子活跃在边疆、山区志愿服务的舞台上,用付出和汗水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行动响应“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研究生支教团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