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5岁,正是花一样的年华,春天一般的年纪,韶光明媚,风华正茂。谁料无情的病魔竟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从此时光永远停留在了25岁,任凭白云苍狗,不再有任何波澜。但是在白血病和化疗的无尽痛苦中,她并没有低下头颅,她做出了一个惊天决定,将遗体全部捐献!谁言落红本无情,化作春泥更护花,从此,25岁的生命不止步于尘土,年轻的生命在医疗事业中延续、升华,找到了新的归宿。
身患重病,忘我工作
2月2日,记者在齐鲁医院见到了已经去逝的杨文玲的同事和哥哥。杨文玲2010年来齐鲁医院产科参加工作,2011年查出患有M5型白血病,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作为家庭妇女并没有经济来源,老家枣庄只有一个哥哥。
杨文玲生病初期,产科曾组织过一次募捐,共筹得6万余元,就在去年12月,产科和神经外科又组织了一次募捐,捐款6万多元,希望杨文玲能得到更好的治疗。熟料今年1月,杨文玲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家人按照她的遗愿,将角膜和遗体进行了捐献。
杨文玲工作照
虽然在医院工作时间不长,但是提起杨文玲,同事们总是夸她勤快、积极、认真。因为患病不能接触病人,为避免感染,科室安排她整理病案。整理的工作繁重而琐碎,需要非常耐心和细心,但是杨文玲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和懈怠。生病期间,她上午去做化疗,下午总是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虽然家人、同事一再劝阻,希望她能够多休息,但是她经常又偷偷的跑回岗位,她说自己的病不要紧,能帮科里做点事情感觉更充实。
护士高峰说,有文玲在的时候,她都会觉得心里暖暖的,杨文玲每天上班都会将大夫、护士的水杯接满热水。因为大家忙起来有时候甚至连倒水的工夫都抽不出来,看着满满的热水,大家心里都觉得非常感动。平时科里的培训,杨文玲也总是尽量参加,不能参加的课,她总是积极借来笔记、询问同事,进行补习。她想着有一天病好了,能够继续回去工作,“这样才能掌握新技术,及时‘充电’,我可不想回来的时候拖大家后腿。”杨文玲这样说。
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杨文玲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孩子,初中、高中时的成绩都非常优秀,但是高考发挥失常,本来想做医生的她为了圆自己的梦,就选择了护士作为职业。产科护士长刘芬告诉记者,杨文玲在病重的时候几次谈起想要进行遗体捐献,但是护士长心疼她,不忍让她进行捐献,每次都被搪塞过去了。
杨文玲生前照片:笑容灿烂
一开始家人并不同意杨文玲进行遗体捐献,哥哥说,因为文玲的情况不佳,在老家已经准备好了墓地,母亲和他都希望文玲能入土为安。但是杨文玲反复给他做思想工作,文玲说,她想用最后的力量为科室,为热爱的医疗事业和广大像她一样患有白血病的患者尽一点力。一直以来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给了她太多的关怀和帮助,如果不是大家的鼓励和安慰,她可能已经放弃了治疗的信心,如果不是大家的资助,家里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她看病,如果不是和大家在一起,她可能也不会有往昔这么多快乐的时光……
杨文玲的哥哥由于在外地工作,无法经常陪伴在妹妹的身边,最后一周杨文玲陷入昏迷,哥哥甚至都没能和她说上几句贴心话,平时都是护士长和小姐妹们照顾她,安慰她,和她谈心。“护士长待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哥哥说,“医院给我们的帮助太多太多了,文玲总想回报点什么。”在文玲的再三请求下,最终,家里同意了她的愿望,在遗体捐献书上郑重的签下了名字。
生命,不止于此
齐鲁医院器官移植办公室主任、山东省人体器官捐献专家委员会专家组秘书董来东表示这是齐鲁医院首例职工进行遗体捐献,“我们将带着敬意将遗体作为科研、教学使用,这对于医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传统观点的制约,整体来说,现在遗体捐献、器官捐献还存在着巨大缺口,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发展的瓶颈,也希望有更多人能认识到器官捐献、遗体捐献的意义。”董来东说。
2015年1月31日8点20分,杨文玲永远的停止了心跳,科室领导、护士长和同事们赶去送她最后一程,为她穿上漂亮的衣服,画好精致的妆容。25岁的生命,不再奔跑、跳跃,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天。但是任世事变迁、风吹雨打,她的精神不会消逝,她美丽的笑容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一个生命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而是在更广更大的天地里找到了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