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它让我的思想敢于高飞,飞向属于真理、属于快乐、属于自由的国度;竞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别人无法否定的生活价值,而这一切来源于对自然科学的本质的热爱。”来自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2012级本科生王应谦这样诠释竞赛的意义。
3月21日,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总决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王应谦脱颖而出,以全省第1名、全国第14名的优异名次荣获非数学类全国一等奖。
平常心参赛:决赛比想象中顺利
“能参加决赛,和全国各高校的数学尖子生过过招,我就已经很开心了,所以一直以平常心对待,也没有想过获奖的事情,竞赛本来就有很大偶然性,进入决赛的同学都很优秀。”得知获奖的消息,王应谦表现的十分沉稳谦逊,同时,他十分感谢山大本科生院、数学学院和山东数学学会,“感谢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数学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它不只是一种工具,更是一门艺术。抛弃功利性的目的,我一直以一颗敬畏之心学习数学。我总喜欢找一些难题来挑战自己,而那种将难题解出来的感觉总能令我激动。”与科学为友的王应谦有时也会稍感孤独,更多时候却倍感温暖,他说这种温暖源自对科学的热爱,源自科学本身。
在数学学习上王应谦一直很努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王应谦在数学学习上没有丝毫懈怠。其实,王应谦在2013年就参加过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并获得了预赛一等奖,却无缘决赛,他说“当时学得还不扎实,需要继续努力积累”。终于,在2014年10月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中,他获得了山大第二名、山东省第五名的好成绩,成功入选决赛。挺进决赛的喜悦转而化为催他奋进的动力,“预赛的题目相对简单,但是决赛的难度大大增加,而且会考到线性代数的知识,而这在预赛是不考的,大一学的内容早已有些生疏了。” 比赛的压力与对数学的喜爱促使王应谦放平心态,抓紧一切时间做准备。
整个寒假,王应谦足不出户,早上起床后就全心投入到决赛的复习中,一直学习到晚上八点。妈妈白天上班,担心他不能好好吃饭,都把午饭提前做好,让他热一下吃。“研究数学有时候也挺累脑子的,我就练钢笔字转移一下注意力,放松大脑。竞赛最大的魅力在于开拓思维,就算我掌握了所有知识点,也一样有解不出的题,数学竞赛锻炼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我沉浸在这种乐趣中。”
王应谦清楚地记得,在决赛的前一天晚上,宾馆房间里的热水壶坏了,他去隔壁房间借热水壶,跟其他学校的参赛学生聊起了数学题,他还从“邻居”那里学到了一个解题小技巧,反复琢磨,牢牢记在了心里。第二天决赛的试题一发下来,他感觉比平时做的题“容易一点”。“经过3个小时的刻苦钻研,80%多的题目都会做,而平时练习,我只会做60%的题,决赛比我想象中要顺利。”他还将刚刚从“邻居”那里学到的解题技巧应用到了考试中。“竞赛是对思维的挑战,一道题经常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将平时接触到的解题技巧灵活运用。”
乐于分享:和大家一起出类拔萃
高中时,王应谦学习物理奥赛,希望凭借奥赛获奖,进入梦想学府中科大。他永远记得物理奥赛结束后的无力与无奈,“感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也许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了。”他开始沉下心来面对高考这座独木桥,因物理奥赛占用了太多时间,他必须付出更多才能追上班里的同学。当他踌躇满志地面对高考时,却又在数学和理综考试中发挥失常……然后,王应谦听取家人的建议,来到山大成为了一名国防生。
初来山大,王应谦得知自己的成绩比普通生的录取分数线竟然低近20分,“辅导员老师开会跟我们说大部分国防生的成绩都很不理想”。从没有当过倒数的他不想在学习上以一个弱者的身份过完大学的生活。
王应谦除了正常的训练,都呆在自习室,他喜欢用钢笔,“钢笔写字的感觉很好,而且中性笔不耐用,平均两三天就能用完一根笔芯”。一个学期下来,他一共记下了23本笔记(15本高数7本线代1本英语)。他要证明“作为一名国防生,在学习方面一样可以出类拔萃!”曾连续获得过两次国家奖学金的他这样评价自己,“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的大学确实比高中还努力”。
王应谦在学院组织的“为挂科生补课”活动中担任数学讲师
他从不吝啬向同学传授学习经验,整理的学习笔记从来都是公开的,还曾在学院组织的“为挂科生补课”活动中担任高等数学讲师。《运筹学》是他们专业接触的第一门全英文的课程,不少同学学起来吃力。王应谦将运筹学的知识点和习题加以整理,组织编写了《运筹学学习指导与习题精选精解》,在电气学院广泛流传。“这其实是我的手写笔记,后来需要的同学多了,我舍友吴鹏就帮我整理成了电子版,学院的其他同学也主动帮着校对,这种团结一致为大家做点事情的感觉真的很棒。”王应谦还专门联系印刷厂帮同学们印刷,组织学院同学自愿订阅。“我并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感觉自己总结的一些东西能够对别人有用,这对我也是一种认可。”目前,《运筹学学习指导与习题精选精解》已经出了第二版,两版总订阅量达700多本。
王应谦编写的《运筹学学习指导与习题精选精解》
目标明确:愿将所学转化为强军力量
王应谦对生活和学习是两种态度。受母亲的影响,他在学习中沉稳严谨,有着很强的自制力,就算晚上熬夜到凌晨1点,第二天6点仍然能从床上爬起来去自习室学到晚上10点。但是生活中的他乐观和善,军训时可以跟学员打成一片。谈起国防生的生活,他感触良多。
王应谦说自己已逐渐爱上了国防生这个角色
“其实一开始我对国防生并不了解,也谈不上喜欢。但是我觉得,干一行爱一行,随着训练和生活的不断进行,我已逐渐爱上了这个角色。”在大学里,他逐渐适应了国防生的生活,懂得了什么叫“团结”。“国防生虽然分散在不同的班级,但我们战友情深,一起训练,一起聚餐,一起出游,更像一个加强班。这种团队精神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让我受益匪浅。”
训练和学习是他大学生活的重心。“我更喜欢专心做好一件事。当然精力是有限的,有得必有失,我也错过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因为专心准备数学竞赛,我没有精力投入到其他的科技创新活动。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体现的是客观物质世界最根本的运行法则,把数学学好了,我相信在其他方面我也不差。”
与普通大学生不一样,王应谦刚入大学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国防生毕业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进入军校继续深造,以后可能从事非指挥类研究工作;另一条是到基层连队任职,从事指挥类的工作。我认为我的性格更适合第一条。”他希望本科毕业后能到国防科技大学圆梦,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强军力量,为强国梦、强军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他一直在努力着。
努力之后没有收获但会继续努力,这是王应谦的第三次成长
王应谦说一个人要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是你认识到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的时候;第二次是发现有时即使你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收获的时候;第三次是你努力了,虽然没有收获,但你依旧会继续努力的时候。“一个人如果没有成功,只能说明时机还不成熟或者他的努力程度还不够。如果说高考的失意让我第二次成长,那么大学的生活就是我的第三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