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并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有了梦也就有了对梦想的憧憬和追求的快乐。
——徐萌
他曾是北京航空学院的高材生;他是山东大学电子系最早教授计算机课程的老师;他研制出国内第一台适用于高考的阅卷机;他在退休后创办齐鲁大学生计算机软件及外语大赛,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梦想;他是首届“济南市学会终生成就奖”的获得者,并获得“2011感动济南年度人物”提名;他在75岁时开始写一本回忆录,想真实记录知识分子的一生……他,就是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老教授徐萌。
雪白的头发、红润的面庞、目光炯炯、声如洪钟,面前的徐萌教授年近八十,但是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看到徐萌教授一身运动装束,记者不禁好奇他平日都做些什么运动,徐萌教授解释说自己以前身体很弱,上大学时,经过锻炼才逐渐好起来,后来甚至称得上是“万米长跑运动员”,大学时期课外活动长跑训练时,曾经绕操场跑过三十圈。退休之后,他曾经坚持冬泳将近十年,现在多在户外散步。徐萌教授叮嘱记者:“年轻人要保持身体健康,这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他真诚的话语,使我对这位老教授,在敬佩之余,更觉得亲切。
十四岁:做一名飞机设计师
徐萌教授笑说自己小时候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好学生。上初中时,他参加航空模型小组,后来带着自己做的牵引式飞机模型参加全市航模比赛取得佳绩,得到了老师的赞扬。从此,他对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在周末偷偷溜进学校图书室去阅读与航空方面的书籍,苏联飞机设计师雅克夫耶夫和米高扬等人的故事使他着迷。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飞机在蓝天中翱翔的画面,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梦想——“投身航空事业,做一名飞机设计师。”高中毕业,他报考了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身)并被录取。
徐萌教授清楚地记得刚入学时,学校里有一幅很大的宣传画:一个学生举着铁镐站在地球上,上面写着 “我们是开拓宇宙的工程师”。年轻的徐萌不禁心潮澎湃。在大学阶段,他的专业是导弹控制。临近毕业,他被分配到“北航8号导弹”课题小组,担任8号导弹的制导课题组组长,主要任务是设计一个装置,根据导弹的飞行轨迹要求,引导导弹按预定的飞行轨迹飞行。后来小组成员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他却留到最后,完成了工作总结和毕业答辩,得到了评审组老师的一致肯定,获得了“五分”的优秀成绩。大学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自动控制专业担任助教。1966年,他接受一项科研课题,为我国研制的舰载雷达上研制配备一套控制系统,他充满信心。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他不得不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这一停就是将近十年的时光。曾经那么接近儿时的航空梦想,最终却未能实现。回忆到这里,徐萌教授语气中充满了惋惜。
四十七岁:研制出国内第一台适用于高考的阅卷机
文革后期,徐萌调到山东大学电子系。八十年代,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他积极投入到计算机领域。他是山东大学电子系最早教授计算机课程的老师,也是在电子系最早建立“微机实验室”和最早出版微机教材的人。
在一次与老同学的聊天中,徐萌教授得知当时山东电视大学招收了大批学生,每逢考试老师的阅卷工作量相当大。依据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了解,徐萌教授认为实现计算机阅卷是有可能的。于是,徐萌教授着手进行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一个新的梦想也渐渐形成:研制出适用于我国考试用的阅卷机。
然而阅卷机到底是什么样子,徐萌教授的心里也没有数。凭着对阅卷机应实现功能的理解,徐萌教授和同事们逐步解决了采集试卷信息、处理信息、输送答卷的机械装置等难题。1985年,在山东大学实验中心召开了“微型计算机阅卷系统鉴定会”,徐萌教授作了研制工作报告,并现场演示了计算机阅卷的全过程,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直肯定。这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脑控制的光标阅读机的诞生。
我国高考改革需要计算机阅卷。徐萌教授的团队比别人先走了半步,因此得到参与这项工作的机会,但当时的阅卷机还达不到高考计算机阅卷的要求。他们承接了“七五国家考试改革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阅卷机的任务。他们紧跟高考改革的步伐,在帮助各地招生办采用计算机阅卷同时,熟悉高考环境,研究改进阅卷机,用了七年多的时间,使这项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鉴定,并被评为“国内领先地位”。1990年,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测评会上,山东大学的阅卷机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阅卷机一同参加测评,最终徐萌教授团队的阅卷机凭借优良的性能获得了公认的第一。
阅卷机是考试管理系统关键设备,它配上软件,用于考生报名、考场编排、考试阅卷、成绩登录、划分考试分数线、计算机辅助录取等等。促进了考试系统信息化管理全过程。之后徐萌教授的团队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他参与成立山大鸥玛软件公司,在这里工作直至退休。
六十七岁:创办齐鲁大学生计算机软件及外语大赛
退休之后,徐萌教授并没有闲下来,他先是在山大欧玛软件公司当顾问,之后又从事高职教育。2002年,徐萌教授偶然发现一名二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五子棋软件”的设计。这时,他萌生出一个新的梦想——创办齐鲁大学生计算机软件及外语大赛。他想通过大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平台,探索出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也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梦想。
徐萌教授很快拿出了方案,并向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作了汇报,得到市科协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之后,济南计算机学会与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承办了这项活动,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由此拉开了帷幕。徐萌教授不辞辛苦地为大赛奔波,从大赛的策划、组织、评审工作到最后的颁奖总结,从报告会到训练营,从组委会的人员协调到跑企业拉赞助,从赛前对学生的动员到赛后《雏鹰展翅》文集的编辑出版,他都亲力亲为。在徐萌教授的努力下,如今的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暨外语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来自五十所院校的五千余名同学参赛,成为在省内外都具有较大影响的赛事。2008年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给徐萌教授颁发了“济南市学会终生成就奖”,这是对他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肯定。
“很多的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发掘了自己的潜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毕业时得到企业认可促进了就业。他们现在有在日本工作的,有在美国读博的,也有在微软从事研发的,更多的人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个人甚至他们家庭的命运由此改变,这是很有意义的。”提到参赛选手的成长,徐萌教授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七十五岁:写一本回忆录
随着年纪增加,徐萌教授从计算机协会理事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目前他正忙于回忆录的写作。徐萌教授说,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日本侵华,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暴虐,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生活过,对国民党的腐败也有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自己上了小学、中学、大学,工作直至退休,期间也有不少风风雨雨。但是现在回过头来,却觉得这是一笔财富。他很清楚国家的独立、富强、稳定对于社会、个人的重大意义。一个人的命运是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也希望用自己的笔记录一个知识分子的真实的一生。“我希望这个回忆录中能传达出我们这代人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能表明我对祖国的深沉的热爱。也许这些是我能够留给孩子们的唯一遗产。” 徐萌教授认真地说道。
因为有梦想,徐萌教授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从梦想当一名飞机设计师,到梦想研制出国内首台阅卷机,从为了实现个人梦想不断追求,到创办齐鲁软件大赛为更多的青年人开启梦想,直至写回忆录去完成一个知识分子最“本分”的梦想。梦想使他明确未来的方向,梦想为他提供前进的动力,梦想让他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徐萌教授一生追随着梦想,梦想也成就了他的灿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