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 > 正文

赵圣之:不计辛勤一砚寒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25日 11:11 点击次数:

  得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圣之教授两次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的消息后,作为《山东大学报》学生记者,我们有幸采访了赵教授。与赵教授预约采访时间时,电话中赵教授真诚的语气,很有亲和力,顿时让我们紧张的情绪舒缓了很多。
  初见赵圣之教授,是在光学研究所一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我们进去时,他坐在电脑前正聚精会神地修改研究生的论文。看到我们的到来,赵教授微笑起身并邀我们落座。办公室的窗边放着一张由桌子改造的简易床,床边便是厚厚的一摞书籍。中午休息时间不多,一般来不及回家,赵教授就在这张床上小憩一会儿。
  早就听闻赵教授治学严谨,为人谦逊低调,当我们提起他两次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的荣誉,赵教授谦和地笑笑表示“这个没什么”。他见提到的一些专业名词我们不太懂,就大体为我们介绍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的评选标准:主要以论文的领先性和在学科中的相对优势为基础,并结合了六个方面的指标进行遴选:论文的创新性(是否获得重大基金和项目支持);发表论文的期刊水平(期刊的主要指标所处学科位置);是否处于研究前沿(是否属于研究热点);合著论文中我国作者的主导性(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情况);论文的文献类型(只计Article和Review类型);论文的参考文献情况(与该学科国际平均水平的比较)。该奖项因参考因素多元,评判标准公正,并达到了学术意义的客观合理,自2007年评选发布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当我们问到一篇不俗的论文从有最初的想法到最终得以发表需要多长时间时,赵教授介绍,一个研究项目从开始有想法到获得成果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再到论文刊发就差不多需要两年时间。每一篇论文,都是一个研究团队长期努力的结晶。
  记者问到目前舆论对当下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一些批判性评价,并引述了一些观点,请赵教授谈谈他的看法,赵教授坦言,在当下理工科的评价体系中,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所发表刊物的级别确实还是一项重要指标,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来说,他们的奖学金评定标准也是主要看论文的质量和数量的。这样的评价体系的确不完美,其实际效用也有争议,但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更为行之有效的标准。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了一句“没有建构的解构是没有意义的”。
   除了繁重的科研任务外,赵教授一直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谈起自己带过的学生,赵教授神情中露出喜悦与自豪。 15年来,赵教授的研究生、博士生没有一个延期毕业,而且发表的论文数通常也是毕业要求的数倍。他曾荣获2009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经他指导的两名博士生分别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他对学生们的要求一向都是“前紧后松”,决不能“前松后紧”。他督促研究生在学业生涯的前两年先踏实认真做好研究,一定要满足毕业条件;之后才可以忙着在全国各地奔波,参加面试、求职。他还尽己所能地为学生们提供最好的研究条件,给学生以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访谈中,赵教授总是亲切地称自己带过的学生为“孩子”,除了在学习、科研上的帮助之外,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前途未来也细心关注、耐心指点。他的研究生董磊曾在《师恩如海》中回忆导师严谨的治学、谆谆的教诲,并忆及赵教授在实验室中曾盯住光谱长达两分钟,没有察觉学生在周围。当我们提起这名学生,赵教授说:“这个孩子认真好学……挺优秀的一个孩子。”
  访谈中,得知我们有来自法学院的,赵教授还提示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的未来早点规划、多做准备,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流露出诚挚的关切。
  
  赵圣之,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固体激光器件、非线性光学、激光物理与技术、光电子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2010年度、2011年度两次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近几年,赵圣之教授承担教育部、山东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编著《非线性光学》一书,曾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或EI论文150余篇。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报2013年04月24日1896期第OB版    作者:荆鸣 张瑞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