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座题目
鳌山公共事务论坛(APAF)第五讲——中国监管型国家建设的发展进程及其本土化逻辑
二、主讲人
刘鹏教授
主讲人简介:刘鹏,男,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获政治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青岛分院院长、中共中央机构编制研究会研究员、美国密歇根大学福特公共政策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咨询专家,荣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杰出青年学者称号,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政府监管、风险治理、公共安全等,曾在《中国软科学》、《中国行政管理》、《社会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公共管理学报》、Regulation & Governance、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Asian Survey、Food Policy等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其中被SSCI收录12篇,CSSCI收录近40篇,有关论文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转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同时承担了中央网信办、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典委员会、北京市卫计委等机构所委托的多项研究课题。
三、主持人
马奔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四、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五、讲座时间
2018年5月23日(周三)18:30
六、讲座地点
青岛校区振声苑E208
七、主讲内容
受到“全球监管革命”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监管型国家建设的大潮拉开了序幕,监管体系改革成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全球监管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监管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值得深入研究。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以来,中国的监管型国家建设至今已经进行了26年,也分别经历了1.0版(1992-2001年)、2.0版(2002-2012年)以及3.0版(2013年至今)三个阶段,它们在监管理念、监管体制以及监管工具与机制三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征,也有着各自的改革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从3.0版的建设阶段开始,中国监管型国家建设的特征从原有的行政化、集权化、专业化向社会化、分权化和综合化逐步转变,这反映出其建设过程出现了明显的本土化倾向。如何理解中国政府监管体系改革本土化背后的政治逻辑?中国政府监管体系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未来中国政府监管体系将会表现出哪些明显的趋势?本讲座将力图用翔实的数据和资料来试图回答以上问题,并为中国政府监管体系建设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