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西文渊”文学系列讲座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谈建构中国学者自己的话语体系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8日 16:57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24日,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朱振武教授做客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建构中国学者自己的话语体系——以莫言作品的英译为中心”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是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西文渊”文学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郭继德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众多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朱振武教授从译介活动的认同缺失谈起,通过几个短小精悍的翻译实例,引发大家对于如何对待翻译活动,特别是文学翻译活动这一问题的思索,并进一步引导大家思索文学翻译工作者的任务是什么、文学翻译如何侧重在文学文化上的贡献以及怎样对待翻译中的错和讹等问题。随后,朱振武教授以葛文浩对莫言作品的译介为例,通过深入而细致的探索,对以上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朱振武教授认为,有些人说葛浩文对莫言的作品连译带改,随意进行增、改、删,这是有失偏颇的。他指出,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葛浩文对莫言作品采取了忠实地异化、恰当地归化以及适当地调整三种策略。其中,通过忠实地异化,葛浩文的译文忠实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去东就西的归化手法在语义重心不离忠实二字的基础上兼顾了目标语读者,而适当的调整则使作品在译入语语境中更易于被接受。虽然葛浩文的译作也难免有偶然的误译,但瑕不掩瑜。在分析葛浩文译本的基础上,朱振武教授就如何对待文学翻译的引进这一问题,提出了“读者优先”的翻译策略、“文化平等”的翻译思想、“瑕不掩瑜”的翻译标准、“不忠”之忠的全新评判、难免“误译”的翻译审视以及“入乡随俗”的文化抉择等一系列精髓独到的原创性见解。

在讲解过程中,朱振武教授运用了大量的翻译实例,使得整场讲座深入浅出,既见解深邃又活泼生动。在学术探讨之外,朱振武教授还号召现场的英语教师鼓励学生多说、多写、多练,他鼓励现场学生树立自信。最后,朱振武教授以莫言作品的成功译介为例启示大家要忠实原文、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讲解结束后,朱振武教授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朱振武,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及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暨翻译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翻译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是众多知名学术期刊杂志的编委及顾问,为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在全国各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专题讲座130多次;已经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3项,正在主持国家重点项目一项,获得省部级项目及奖项多种;出版著作15部,编著50多种,译著30多种;期刊论文200多篇;报纸文章100多篇;小说、诗歌等创作多种;其主持译介的《达•芬奇密码》等丹•布朗系列文化悬疑小说及相关研究书籍影响深远,100多家主流媒体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禹雪含    摄影:赵志刚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丽荣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