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2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广播电视台、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的“口述历史在中国”全国巡讲第五站走进山大。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首席记者、《述林》主编张钧和山东大学档案馆馆长赵爱国教授,先后作了题为“口述历史——实践出真知”和“口述历史——选择性与真实性”的学术讲座。
张钧认为,口述历史是一项实践,一种方法,是一门学问,更是一场革命,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记叙者。随后,张钧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了口述历史项目的策划与资料整理。他谈到,个人式访谈时,要与受访者相互观察了解,充分获取受访者的信任。而在与个人式相对的专题式访谈时,就要多方取证,力求还原历史真相,在整理、辨析过程中要下大工夫。为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口述历史的过程,张钧还分享了他概括的采访提纲公式,比如,个人式访谈十六字真言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突出重点,情感沟通”。最后,在保存和使用环节,张钧强调要将声音或影像资料完整、准确地转化为文字资料,将采集到的所有资料分类归档并备份,而且有必要建立便于查找的检索系统。
赵爱国表示,口述历史的基础是人的记忆,在历史记忆转变成为历史叙述的过程中,心理、生理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着历史记忆的呈现结果。历史是有本质的,但本质往往在表象的背后,如何拨开表象去发现历史真实的、本来的面目,就是对工作人员功力的考验。鉴于口述历史存在此种真伪杂糅的状况,赵爱国从档案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三条参考意见:第一,口述历史记载与作者思想的考证,判断档案史料的真伪必须了解形成者的思想及当时的制度环境;第二,档案文件记载与已知历史事实的考证;第三,理证与书证对印考证。最后,他以“历史学家关注‘过去’,政治家关注‘现在’,科学家关注‘未来’,而档案学家的关注点应该是为了‘未来’如何把‘现在’完整地保存为‘过去’”做结,为现场聆听者留下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相关学院的一百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