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公共治理国际研讨会暨首届公共治理研修班在青岛校区举办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17日 14:10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13日至15日,公共治理国际研讨会暨首届公共治理研修班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会议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国内外众多高校的知名学者、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出席会议并参与主题讨论。

本次会议涵盖了“中国发展轨迹”、“国家与企业”、“贸易与投资的政治经济学”、“监管、信息与城市暨环境治理”、 “比较城市治理”、“国家—社会关系”、“教育政策与教育投入”、“中国与全球治理”以及“社会调查与公共治理、信任与幸福”九个专题。参与讲座的学者和教师分别就各自的研究主题和方向阐述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

“国家与企业”专题重点关注了国家治理与企业治理两个主题。三位来自芝加哥大学的讲席教授与参会人员分享了他们的研究观点。赵鼎新从国家合法性谈起,在工具理性、形式理性和价值理性层面诠释了与之相对应的绩效合法性、程序合法性和意识形态合法性。他认为,三维度合法性体系建构是国家合法性存在的基础。Gary Herrigel的“跨国集团中的公司生产系统、实验性架构及其学习性”研究体现了德国企业治理中的实践成果。他表示,跨国企业的组织内部治理模式对于推动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现代化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邀演讲嘉宾Ayelet Fishbach以“激励”为题目深刻阐释了有意与无意激励对于目标对象的影响,其研究对于企业内部的激励制度化构建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

“贸易与投资的政治经济学”专题由芝加哥大学两位博士候选人徐研和梅园共同完成。徐妍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借助威权型利维坦分析理论解析了中国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的困境。梅园的研究展示出,省级领导层面的轮换与中国的跨省贸易有着密切关系。在经济压力考核机制下,政府官员的调动往往意味着市场资源的空间重组,从而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监管、信息与城市暨环境治理”专题共有芝加哥大学Mark Templeton副教授、加州大学欧文校区Benjamin Van Rooij教授、南京大学张炳教授和山东大学李昕蕾副教授四位主讲人。来自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的学者们非常关注中国监管问题。他们通过比较研究视角,详细对比了欧盟、美国和中国在环境、食品、水资源以及环境权利保障的政策机制,并提出了目前中国监管面临的诸多挑战。他们表示,监管失权是监管体制建设必须面对的挑战。张炳教授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解读分析了媒体信息对公众环境质量的需求。李昕蕾副教授则把研究焦点放在了全球环境治理与国内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变化上面。

“中国的发展轨迹”专题由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Thomas Talhelm和中国人民大学陶然教授联合主持。Talhelm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其“水稻文化理论”,随后通过四个案例测试其理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他认为,水稻文化理论能够有力地解释东西方在思维方式、意识形态、行为导向、文化发展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陶然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运作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央地关系、府际合作与竞争及其市场分化问题。

“比较城市治理”专题由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蒋俊彦、伊利诺伊斯大学芝加哥校区张玥副教授以及山东大学刘琳副教授和助理研究员黄晴共同完成。蒋俊彦以“精英网络、政府回应性与中国土地市场改革”为题,通过政治家、普通公民与地方精英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考察公民压力型条件下政府的价值导向与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对中国土地市场改革产生的影响。张玥副教授通过比较中国城中村改造和巴西及印度贫民窟发展模式,对国内城市治理提供了新视角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与之类似,黄晴的研究关注点在于中国旧城改造问题,她以青岛旧城改造为例,形象地勾勒出旧城改造治理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刘琳副教授围绕“非直接利益冲突”问题,诠释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的结构性冲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结构性冲突的根源、模式以及影响作了细致的归纳与总结。

“国家—社会关系”专题包括“巴西的有组织犯罪与国家建设”和“考核压力、农民抗争和乡村反腐败”两场报告,分别由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Benjamin Lessing和山东大学助理教授侯麟科主讲。Lessing的报告特别关注了巴西国家与社会建构中的有组织犯罪问题。他以巴西监狱帮派为例深入剖析了其中的成因、表象,并据此认为巴西的案例对研究当代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比较意义。侯麟科的讲座从农民抗争现象切入,详细分析了其与基层考核压力和乡村腐败问题的关联。他认为,中国基层乡村治理困境的源头在于公民社会体系构建的真空,在传统伦理道德体系退出的同时尚未构建起有效的治理规则。

“教育政策与教育投入”专题由北京大学刘明兴教授和山东大学助理教授李淼主讲。刘明兴教授认为,地方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对教育投入的数量有着重要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政策产出是地方政治力量共同协商的产物。李淼的研究更加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问题,她以城市外来务工子女就学政策为出发点,详细归纳了城市间政策的尺度重构问题。她认为,外来务工子女教学政策歧视与政策壁垒实际上折射出区域空间治理中的保护主义问题。在此基础上,李淼提出了包容性导向的政策建议。

“社会调查与公共治理、信任与幸福”专题由山东大学邢占军教授、助理教授刘华兴和中国人民大学王卫东教授联合主持。三位学者都非常注重定量工具的运用,通过精确计量的方式将问题的诠释和回应清晰、直观地呈现在与会者面前。邢占军教授以“经济发展与幸福感”为题,细致描述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普通公民幸福感的变化规律及其政策意义。刘华兴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公务员层次信任模式进行了归纳与验证,深刻揭示出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现实问题。王卫东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社会科学调查与治理的关联性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社会科学调查方法与技术将在未来的教学与研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与全球治理”专题由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沈伟教授主讲。他的讲座主要从立法角度探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治理问题。他认为,在当前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与社会治理都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现象的抬头值得公共治理学者的关注和警惕。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应尤为注意立法层面的支持和保障,切实维护多元治理主体的权益,真正有效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公共治理国际研讨会暨首届公共治理研修班旨在推进治理研究的国际化合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拓宽广大师生的学术视野,努力为公共领域的研究人员搭建起高端的学术平台。

专题讨论结束后,邢占军教授主持了首届公共治理研修班的结业典礼,并与学员代表合影留念。


【供稿单位:青岛校区政工处    作者:李先涛    摄影:董雪梅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进红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