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15日,《光明日报》以“当前社会各群体的‘文学生活’透视”为题,对温儒敏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结项成果进行了整版报道。
“文学生活”研究是温儒敏教授于2009年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主要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阅读、文学接受、文学消费等活动,也牵涉到文学生产、传播、读者群、阅读风尚等等。另外还包括文学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渗透情况等。从2011年起,山东大学文学院就开始集中力量开展对国民文学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2012年,《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获准立项,并于2016年3月通过专家鉴定顺利如期结项。在3年的项目研究过程中,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学者组成的60多人的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含网络问卷)、个案采访以及对重点网络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围绕当前社会不同阶层的文学阅读倾向、“亚文学”与“纯文学”期刊在民众文学生活中的位置、网络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新媒体语境下国人文学生活的变革、文学经典在当前文学生活中的境遇以及当前社会的非主流文学生态状况等重点问题,对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山西、广东、广西、河北、河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陕西、云南、辽宁等16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民、工人、城市白领、普通市民、大中小学生等群体的文学生活状况开展了40余项专题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30多篇,对当前社会的“文学生活”进行了全面的“摸底”与研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文学生活研究正是要打破过去文学研究只是局限于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的圈子,而较少关注圈外普通读者反应的“内循环”式研究格局,重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研究的动力和生机,让文学研究变得“接地气”。因为最能反映某个作家作品实际效应的,其实并非专业评论家的评论,而是普通读者阅读反应。正是众多普通读者的反应,构成了真实的社会“文学生活”。对当前社会文学生活的调查研究不仅有利于拓展文学研究的格局、帮助创作者们从中获得某种写作的启示,同时也可以为了解和认识当代社会生活特别是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增加新的视点和丰富材料,同时为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种参照。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06/15/nw.D110000gmrb_20180615_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