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首届山东论坛分论坛综述报道

发布日期:2016-10-24 10:13:47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21至22日,首届山东论坛在济南举行,其中“东亚体系与区域认同”、“深化东亚经济合作”、“东亚的社会变迁与合作”三场分论坛分别在山东大厦、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百余位与会学者围绕九大议题进行学术交流。

第一分论坛·东亚体系与区域认同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尚胜教授主持论坛第一议题“东亚体系的历史变迁与区域认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启雄作了题为“传统天下共同体之区域整合观念的新发现——历史经验与文化价值的分析”的演讲;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申夏闰教授则以竹枝词为代表,着重探讨汉诗对整个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孙卫国教授通过朝鲜使臣朴珪寿的两次燕行经历探究其思想的嬗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部教授王贞平、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谢必震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唐代宾礼的‘虚名化’与亚洲国际体系的变迁”、“逝去的繁荣:琉球王朝的五百年”的演讲;陈尚胜教授就“历史上的东亚体系与中国机制”话题作了发言。演讲环节结束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刘迎胜教授、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杨海英研究员、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邢永凤教授分别对主讲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完善建议。
  第二议题“东亚文化圈中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流变”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教授主持。韩国经学学会副会长、韩国首尔大学中文系李康齐教授,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舒大刚教授,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颜炳罡教授等不约而同地将儒学作为演讲主题,分别进行了题为“谈谈朝鲜前期的论语”、“谈谈儒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儒学与六经的相互生成”以及“儒学学科建设和对东亚文化的影响”的演讲;山东大学韩语系韩梅教授介绍了“异域视角下的中国帝王——韩国古典文学中的明太祖形象”,反映中韩两国对明太祖朱元璋认识的异同;韩国建国大学中文系唐润熙教授以“赵氏孤儿”为切入点,体现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认同,表达了自己对两国长久保持和平友好关系的期待与支持。主讲人演讲结束之后,韩国首尔大学人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申杬哲,山东大学韩国学院院长牛林杰教授,韩国高丽大学汉字研究所研究员、启明大学讲师金秀炅,《孔子研究》主编、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钧林分别作了点评,双方就疑惑点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第三议题的主题为“东亚的文化交流与跨国流动”,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教授主持。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上海外国语大学Michael Herzfeld教授作了题为“How Does the Present Shape the Past? Ethnographic Reflections on ‘Heritage’ and ‘Culture’”的主题演讲,演讲运用东南亚、中国的民族志实例,在与欧洲的实例对比的基础上,着重于关于“遗产”的认识和建构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指出居民的能动性对于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意义;日本国立山口大学人文学部谷部真吾副教授的以“从日本祭礼中看东亚的影响”为讲题,运用绘画、影视等作品资料,阐述了东亚主要国家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山东大学人类学系陶冶副教授的讲题是解读了“‘无教会主义’在东亚的传播及其跨国交流”,运用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的个案实例,说明“文化路线”之于东亚国家走出殖民主义时代阴影的路径意义;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菅丰教授的讲题是“围绕东亚国家的合作与竞争:作为跨国文化的锦鲤观赏文化的共同创造活动”,演讲以原产日本的锦鲤的输出观赏为主题,着重探讨了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中再生产及去国家化变迁的问题。“文化”的动态性、交互性、变异性及其与自然、社会、政治、以及历史变化的关系,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还从个人研究的主题出发,各自探讨了文化之于“东亚共同体”的意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drew Kipnis教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赵彦民副教授、以及主持人麻国庆教授,针对发言人演讲的内容,或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或从学科发展过程意义的角度、或就某些相关概念的严谨和使用等方面,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第二分论坛·深化东亚经济合作

  第二分论坛的第一议题“东亚一体化与经济共同体”由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陆懋祖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盛斌教授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作出展望;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黄先海教授探讨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技术进步机制研究;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沈坤荣教授论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东亚合作新空间;南开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佟家栋教授与其合作者刘竹青的文章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用工难”问题与房价快速上涨现象之间的关系;日本对外贸易组织发展经济学研究所经济学家、亚洲发展银行研究所Shintaro Hamanaka教授探讨了区域一体化形成后,在区域内实施排他性的影响;丸红(中国)有限公司经济调查总监铃木贵元从内部竞争的角度阐述了东北亚的经济合作;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学院Marco Faravelli论述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在贸易、投资方面的紧密关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刘江永教授表达了通过合作与创新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观点。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丘东晓教授主持了第二议题“‘一带一路’与深化区域合作”。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丁荣贵教授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中的项目治理战略问题研究”的演讲;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范爱军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战略与东亚经贸合作”的演讲;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经营企划本部长、研究员金兴钟探讨了通过东亚地区人员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加深东亚地区合作的问题;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道垣内弘人教授提出在法律层面进行国际间的合作;韩国学术院会员、韩国延世大学名誉教授金相容表达了东亚各国互为友邻、相互关爱的美好愿望;韩国仁川大学中文系朴胜俊教授发表了题为“The Transformation of Peace Security of Northeast Asia”的演讲。
  第三议题的主题是“中日韩自贸区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长英教授主持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吕政教授分析了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情况对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丘东晓教授分析了中日韩自贸区的重要性;韩国西江大学国际研究学院许允对中日韩自贸区和东北亚区域合作进行论述,分析了其战略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沈伟教授通过法律的视角,强调三边投资协议的重要性;日本名古屋大学高等研究院蔡大鹏教授分析了区域合作中出现的技术性难点;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孔庆峰教授重点论述了山东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与特点,并探究了山东省与韩国进行经贸合作的问题;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国际大学院经济学系崔炳镒教授以“Economic Architecture of the East Asia in the 21st Century: Vision,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为题发表了演讲。

第三分论坛·东亚的社会变迁与合作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教授主持第一议题“东亚的社会治理”。印度政治学会秘书长Sanjeev Kumar Sharma教授主要介绍了印度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对亚洲社会治理的看法;清华大学蓝志勇教授提出了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策略,并特别提到社交媒体在社区治理中的特殊作用;韩国行政学会候任会长、高丽大学行政学系崔兴硕教授分享了韩国的“政府3.0”计划,认为政府有必要从以国民为中心的视角来设计各项政策,通过信息的公开和分享促进治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公平公正;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教授论证了地方政府对推动国家创新的重要性,并回顾、总结了中国地方政创新的两大机制,接着结合具体的案例,提出了十八大后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新形态和新趋势;台湾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汪明生教授就如何打造海峡两岸公共事务跨域治理架构以及两岸城市合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研究院小川光教授的演讲围绕日本政府债务治理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了日本政府债务的产生,严重程度,以及如何实现财政可持续性,并对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债务带来的潜在影响提出了警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王佃利教授介绍了“中国式邻避”现象的内涵、本质及特征,分析了邻避治理困境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邻避困境的治理转型;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张乐教授谈到了当前决策稳评公众参与的困境以及重大决策“稳评”中的公众参与路径及优化。最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姜晓萍教授与清华大学蓝志勇教授分别作了点评。
  第二议题“东亚社会发展与转变”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林聚任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毅鹏教授就东亚“新公共性”进行了描述;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宋全成教授作了题为“欧洲难民危机及其对东亚共同体的启示与建议”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教授从深度广度两个方面作了点评。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城市地区研究中心Robert Shields教授对中国城市化研究提出建议;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研究事务院院长韩道铉教授作了题为“东亚背景下的美好乡村和城市:对社区组织原则的再思考”的报告;美国华盛顿大学城市研究学院Lisa Mea Hoffman教授介绍了对主体构成作为城市研究课题的探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光介绍了中国社会保护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院院长李善峰就东亚村落共同点和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进行了阐述;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杨善民副教授就以上五位学者的报告作了简要的点评。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杨鲁慧教授主持第三议题“东亚社会的互信与构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Patrick Mendis教授、韩国仁荷大学金荣浩教授、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文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刘复国教授、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佐藤洋一郎教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马风书教授先后发言,分别就儒家治理与互相信任、东亚认知共同体、东亚认同构建、中日韩自贸区、东亚共同体建设的身份认同、国家互信构建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刘昌明教授对上述学者的发言进行点评,并作了题为“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东亚国家信任构建”的报告。

\  \  \
\  \  \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刘梦冬 赵晨曦 尹艺霏 袁薇薇 图/贾宁远 刘晓宁 杨璇 宋爽 赵秒秒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寄诚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