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2017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山东大学对一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了集中表彰。众多学术大咖,或者是青年学者,于这次表彰大会上领取了自己身为教师的无上荣誉。这份荣誉象征着的,是他们实打实的教育成果与科研实践,是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份量和地位,同时也彰显着他们的师心、师德、师魂。他们之中,有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也有学生们评出的“我最喜爱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近期,山大视点网站记者将陆续采访部分受到表彰的教师,与他们聊走上讲台的不同经历,教学科研中的点滴感悟,以及何为优秀教师。
郭卫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从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及教学21年,承担本科生《趣味生物学实验》《生态学》等4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年均96学时,获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趣味生物学实验数字化教程》。2017年,她获评山东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
趣味实验,发现生物学之美
《趣味生物学实验》是山东大学2015年开设的一门通选课,因其与生活密切相关以及趣味性十足,深受学生喜欢。作为课程的主要负责人,郭卫华承担了课程的主要设计工作。本门课程共分8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一个与之相关的实验。因为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对于一些原理较复杂、较难操作的实验,授课老师需要提前进行处理,保持难度适中,确保低基础或零基础的同学能够顺利操作。学生们除了在实验室做实验,还会走出校园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野外调查的乐趣,实属创新之举。
当被问及是怎么想到开设这样一门课程时,郭卫华说,是“希望同学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科学知识”。她具体举例说,电视上常见的通过一根头发确定一个人的身份信息并不是天方夜谭,其实原理很简单——一根头发就包含人体的全部DNA信息。实验这种方式充满趣味性,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果,会更有成就感,因此同学们很轻松就对科学产生兴趣,进而愿意了解、学习更多。
学生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总是特别好奇。有一次安排的实验任务是通过口腔上皮细胞提取DNA,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细胞内Y染色体上的特异性基因来进行性别鉴定。一个男生因为操作步骤有问题,在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扩增出结果,在进一步的电泳检测中没有检测出显色的条带,很是疑惑不安,又坚持再次实验才观察成功。回忆当时的场面,郭卫华有些忍俊不禁,不过她说:“学生们对于实验的这种认真让我感触很深。”授课过程中,经常是实验时间到了,但同学们要么步骤没完成,要么已经完成但还想重复做几次,都留在实验室不肯离开。
不同的实验对同学们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实验,要求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进行,不能粗心大意;而蛋白质荧光绘画实验,是在大肠杆菌培养皿上画自己想画的图案,就需要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哲社学院2016级本科生杨书诚评价这门课程说:“实验不仅丰富了我作为文科生的生活,更给我带来了观念上的冲击,使我更为理性、科学地认识这个世界。”
郭卫华说,这门课程目前已经出版了数字化教材,可以提炼更多有价值的教学成果。随着生命学院搬迁至青岛校区,有同学担心以后在济南没法再上这门课了。对此郭卫华表示,因为课程主要面向非生命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因此依旧在济南开放,“通识教育的初心不会改”。至于下一步的计划,郭卫华略微沉思了一下说:“硬件条件还需提高,实验规范性也要增强。”她期待着,未来能够扩大规模,增加授课班次,使更多学生受益。
兴趣之下,结缘生态学
现在的郭卫华,正立足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向学生们传递生态学的趣味,其实她自身的科研之路,也是一个不断体味生态学趣味的过程。
大学期间,郭卫华机缘巧合下来到了生物学专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她发现生物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也就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专业。越学越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的了解还是太少,置身浩瀚的知识海洋,还有太多东西需要钻研。抱着继续学习的想法,郭卫华先后读完了硕士、博士。
研究生期间,郭卫华选择了生物学下的生态学方向,原因是生态学与实际结合更为密切,应用性更强。“很多全球性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等等,都与生态学密切相关。”她拿实地考察鄂尔多斯高原举例,指出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让人痛心,但人为的破坏终究还需人为的修复,因此就需要工程和科研力量的帮助,“而这是绝对可以做到的”。
郭卫华认为,做科研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还要有一种使命感,用关怀的心态看待整个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得好研究。“首先我们得选定适合生长的固土植被,半灌木还是灌木……”一谈起这个话题,郭卫华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一名学者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满溢其间。加之生态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地域特色的学科,与实际环境结合非常紧密,可以借鉴不同地区的研究理论,但实地调查及规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做好后又可以帮助特定地区特定生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实为互利共赢”,这是郭卫华对自己工作价值的定位。
曾经,郭卫华在韩国做了一个关于青岛百合地理分布及遗传格局的项目,她对这个项目付出了很多心血,自己申请课题,自己设计整个过程。青岛百合这个物种比较稀少,在中国只分布在崂山地区,郭卫华只能回国采样。想要做充分的调查,就要走遍崂山寻找青岛百合,但当时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时间非常紧。郭卫华和同事天刚蒙蒙亮就出门,晚上很晚才回来休息,甚至有一次雷电交加下暴雨,上山下山非常不安全,带队导游都不敢上山,郭卫华他们为了完成项目,咬咬牙出了门,淋了整整一天大雨,虽然穿着雨衣但还是全身都湿透了。这段经历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乐趣,如今回想起来,郭卫华说:“因为我感兴趣,而且真的喜欢。不管过程如何,只要最终完成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老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科研以外,郭卫华目前主要负责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今年,生命学院全院整体搬迁到青岛校区,又有许多事情需要她济南、青岛两头跑。“今年一年真的特别忙”,郭卫华轻轻叹了口气,笑着下了这个结论。
“老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真的很重要”,对于自己能成为一名老师,郭卫华一直感到非常幸福。她觉得,一方面,和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相处,自己的情绪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变得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任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的问题能够启发老师的思维。“看到学生取得成绩,自己会非常开心、欣慰,老师这份工作总是能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想起过往的一届届学生,郭卫华一边说着他们的故事,一边笑意染上眼角,心潮起伏,又慈爱温柔。
对于青年老师,郭卫华结合个人经验从成就感、幸福感方面给出了建议:教师是非常神圣的职业,也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刚开始工作时由于不熟悉情况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坚持下去会发现,当老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郭卫华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被她当作座右铭时时激励自己。“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当郭卫华开心地说出这句话时,会让人不由自主受到其乐观、坦然心态的感染。从她身上能感觉到一股类似于水的力量,包罗万象、以柔克刚,乐观与幸福感流淌其间,承载着她在教学、科研之路上愈行愈远。
近期山大视点网站“山大人物”访谈一览:
[师者]张建:阳光心态,好导师就应该如此
[师者]辛公明:探寻“有意思”的热力学
[师者]王哲伟:做对的事情,做感兴趣的事情
[师者]张平:从教从仁师之范 一曲一章艺之美
[师者]綦建刚:愿做春泥护芳华
[师者]郑雨军:总想为学生多做一些
[师者]李开军: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师者]马文: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
[师者]徐艳玲:一位马克思主义学人的“初心”
[师者]季书豫:因为热爱,所以努力
[师者]孙圣民: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师者]陈玉国:医海无涯 育人为乐
[师者]张存生:踏实做事,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