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应邀在山大这所伟大的大学的110周年庆典上发表讲话,我深感荣幸。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这所学府和中国一样,经历了连续不断的重大事件。有些时候甚至连这所大学的未来都似乎处于险境之中。因此,在这个极为重要日子里参与山东大学的生日庆典是一件十分令人愉快的事情。山东大学欣欣向荣,这一点我们来自哈佛费正清中心的访问者们处处都能感受到。
中国的改革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由于中国政府的巨大财政支持,中国学术官员的组织能力,以及中国学者的学术成就,中国的大学已经做好准备在推动学术研究方面挑战海外大学的领导地位。我们在哈佛有时候很自豪地了解到某个海外大学被称为“这个国家的哈佛或那个国家的哈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有些美国大学称自己是“美国的山东大学”。
请允许我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伟大历史的国度夸耀一个山大永远无法超越哈佛的方面,那就是:山大在年龄上永远赶不上哈佛。哈佛有幸成为中国明朝时期美国唯一存在的一所大学。实际上,就在今天,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哈佛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375周年校庆。
在这375年里,中美关系从几乎毫不存在发展到21世纪广泛而复杂的相互交往。在山大成立以来的110年里,中美关系经历了重大的起伏,从抗日战争和二次大战中的友好的盟友关系到朝鲜战争和冷战时代的冲突敌对。四十年前,亨利·基辛格博士秘密来到中国,启动安排了一场外交革命,即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两国都做好准备共同结束冷战的状态。《上海公报》阐述了可以推动两国关系长期更好发展的措施,但是也史无前例地公开阐明了至今仍然困扰两国政府的分歧。这一重大突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接手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
二十年前的1991年,苏联解体,《上海公报》中列出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台湾的地位问题,仍然困扰着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但是,因为两国政府的努力,大学等机构的无数积极活动,以及公民个人的旅行交流,也有了连接两个国家的强大纽带。
我倾向于把哈佛费正清中心代表团在校庆这一重要时节来山大看作是中美关系的缩影。在两国政府努力解决割裂中美两国的棘手问题的同时,太平洋两岸怀着友好情感的人民必须继续建设中美关系。
本着这种精神,在山大110周年校庆之际,我很愉快地代表哈佛费正清中心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