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日至5日,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雷教授、吴忠教授一行3人来山东大学访问。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副校长娄红祥分别会见了吴宏鑫院士。
会见中,王琪珑和娄红祥对吴宏鑫院士长期以来对山东大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控制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向吴宏鑫院士介绍了山东大学近期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工作的情况,着重介绍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控制学院党委书记谢萍,长江学者、控制学院张承慧教授,控制学院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王玉振教授和部分学科带头人参加了会见。
访问期间,吴宏鑫院士为控制学院的师生们作了题为“航天器智能控制技术”的学术报告。吴宏鑫院士首先对航天器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指出研究的目标是智能自主控制。吴宏鑫院士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从智能自主控制的基本概念、智能自主控制的必要性、智能自主控制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讲述,并提出“理论方法、系统结构、器部件要同步研究”的思想。报告立足学科前沿,内容丰富翔实,形式生动幽默,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吴宏鑫院士还就师生感兴趣的学术问题作了解答。
报告会结束后,吴宏鑫院士和控制学院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进行了座谈。控制学院副院长田国会教授向吴宏鑫院士汇报了控制学院近年来的科研发展与学科建设情况,张承慧教授向吴宏鑫院士汇报了“电力电子节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与发展规划。吴宏鑫院士对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了自动化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前沿科技领域,对控制学院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吴宏鑫院士特别强调,自动控制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学科为主的交叉学科,自动控制理论产生于实际而最终检验的标准是实践,在工作中一定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会教师同吴宏鑫院士就学科领域内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吴宏鑫院士是我国控制领域、航天领域著名专家,长期从事航天和工业领域的自适应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并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成就。在自适应控制方面,他创立了“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在智能控制方面,他提出的“特征建模理论和方法”、“航天器变结构变系数的智能控制方法”和“基于智能特征模型的智能控制方法”等,为复杂航天器和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器的设计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此外,吴宏鑫院士还在交会对接、空间站控制及鲁棒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上述理论方法已在“神舟”飞船返回控制、空间环境模拟器控制、卫星整星瞬变热流控制和铝电解过程控制等十类对象400多个控制系统中取得了成功应用。他获得国家发明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70多篇,专著2本;培养博士20余名,指导博士后20名,2004年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予“航天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