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3日晚,第三期“泰山学者”系列报告会在邵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泰山学者“文艺学” 岗位特聘教授陈炎就其最新研究成果——“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人类早期文明的三种路径”给同学们作了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报告。报告会由校团委书记曲明军主持。
虽然拥有山东大学副校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史哲》主编,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中国墨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众多头衔,陈炎教授讲起话来还是谦虚而严谨。陈炎说:“今天讲的话题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对我也很有挑战性,今天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带给大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接下来,陈炎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文明发展路径的观点,即印度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一支,然后结合梁漱溟、许烺光的观点与自己在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早期的历史中找到有关信仰方面的成果,指出了三种文明在发展路径上的区别及产生出这些区别的原因。
陈炎教授认为,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在文明早期都经历过图腾崇拜的阶段。尽管学术界对于图腾崇拜的文化内涵尚有不同的见解,但至少已在以下四个方面基本上达成了共识:(1)各氏族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图腾物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因而才将图腾物视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并常常由此而引出氏族的谱系和图腾感生神话。(2)每个氏族都对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敬,并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诸如不杀图腾物之类的禁忌。(3)氏族成员对本氏族的图腾有一套祭祀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图腾为标志,表明他们属于同一氏族。(4)同—图腾集团的男女之间禁止结婚,实行外婚制。
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形式,无论是西方、中国,还是印度,都需要法律、伦理和宗教来协调社会的运转,来调解人们的感情,但其三者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其顺序大致如下:(1)西方:法律、宗教、伦理;(2)中国:伦理、法律、宗教;(3)印度:宗教、伦理、法律。换言之,在文化功能上,西方是以法律为主的社会,中国是以伦理为主的社会,印度是以宗教为主的社会。所有这一切,都应归因于其早期的文明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