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校党委副书记李向阳一行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调研交流西部计划支教服务工作,老师们来到伊宁县第三中学,看望我们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队全体成员和学校师生。跨越八千里,山大与伊宁心手相牵,老师们的到来令我们深受感动。在座谈会上,我和我的学生祖丽克热作为师生代表讲了很多心里话。

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同在新疆支教服务的志愿者,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倍感振奋。校团委书记范金林给我们支教队带来了一本好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回想这一年苦乐交织的支教生活, 我们吃苦、学习、担当、做事,与各族人民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我常常会想,其实不是我选择了新疆,而是新疆选择了我,给予了我足以铭记一生的宝贵经历,与其说我们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奉献青春服务西部,倒不如说西部敞开她宽广的胸襟接纳了试图读懂中国的我们,广袤的伊犁河谷、热情的新疆各族人民、难忘的实践经历,无一不让我更加明白了何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座谈会上,李向阳书记听取了支教团新疆队支教工作汇报与感悟分享,他勉励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深入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努力做好教研,珍惜在疆时光,当好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是种子,需要我们用爱去灌溉,让它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愿我们永远记得,在伊犁河谷的雨水中,在草原牧场的星空下,有一群孩子的未来,曾有我们用爱与智慧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