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学生

“革命文化寻访与保护传承”实践调研团队长 张昱晨

张昱晨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9日 20:00 点击次数:

“黄土塬上风卷红旗,山河一脉续征程。”昨天,是我们实践调研团到达甘肃南梁的第一天。团队成员们的热忱与黄土高原的厚重相拥,每一幕场景都写满同心传承的温度,让人不禁心头一热。

上午,我们有幸与校党委书记任友群等老师们一同来到南梁革命纪念馆,在“星火永熠 人文南梁”山东大学与甘肃省校地合作共建活动上接过队旗,那一刻,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好初心之路的信心,也将在此次实践中脚踏实地,完成一次跨越三省的对话——与历史对话,与山河对话,也与未来的自己对话。

与历史对话,为什么选择南梁?因为这里能回答“根”的问题,弄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当年红军战士从这里出发,沿着七百公里的行军路线,把南梁精神深深镌刻进抗日烽火的每一寸土地。今日重走,我们将那段峥嵘岁月还原成可触、可感、可对话的实践课堂,把先辈留下的精神密码,转化为指引我们奋勇前行的行动坐标。

与山河对话,为什么重走初心之路?从甘肃到山西,再到山东,唯有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才能真正感知“脉”的搏动:踏上浸润着军民大生产热血与汗水的土地,感受“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前行底气;走进巍巍太行间,体悟军民齐心协力把当年粮道、电台、兵站串成前方与后方的生命线。走通这条血脉之路,书本里的平面插图在我们心中活化为立体的历史现场。

与未来的自己对话,此次实践更是为了回答“用”的问题。革命文物及其承载的精神需要代代守护与传承。实践过程中,我们将走进纪念馆、博物馆、战争旧址,与老兵后人、农民讲解员、档案管理员们对话,用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等方式采录实践点滴,整理建立数字化档案,让“保护”不再是文件里的术语,而成为下一次志愿活动、下一次课题设计、甚至下一次个人职业选择的起点。

此次社会实践尤令我们振奋的是,有兰州大学的同学们结伴同行。我们因共同守护红色记忆而相聚南梁,这份文脉情怀与使命担当,让并肩同行有了更深厚的意涵。我们怀揣不同理想,但共享同一份对历史的虔诚敬畏;我们来自不同地域,但肩负着将同一段红色故事讲得更深、更广的共同责任。希望我们能够将这份在使命召唤中点燃的合作之火,锻造得越发炽热而长远,一同服务地方历史文化发展,让红色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也让红色精神在更多青年人心中生根发芽。

历史不是过去,而是现在与过去永无止境的问答。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用脚步向先辈学习,共同寻找初心的答案,未来,这将成为我们面对难题时的底气、服务社会时的锐气、与祖国同频时的志气。

初心如炬,照我们一路向前。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张昱晨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韩怡雯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