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事艺术教育四十余载的老教师、山东大学在喀什大学援疆支教银龄教师的一员,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收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直播。天山南北欢歌如潮,帕米尔高原彩旗招展,这场盛大庆典让我心潮澎湃。此时,我坐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昆仑山的皑皑雪峰,手中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七十载风华正茂,五千路山河焕新”——这是我援疆近三年来最真挚的感慨。
2023年初春,我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跨越东西五千公里山河,奔赴喀什大学支教,将课堂搬进了帕米尔高原的脚下。在喀什大学设计学院,我除了担任教学副院长主持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外,还先后承担了九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培育出7名优秀青年教师,为南疆的设计艺术教育培养注入新鲜血液。他们正如胡杨树般把根扎进大地深处,成为西部教育的“造血者”和“守望者”。早上九点,在东部阳光早应铺满大地,而在喀什天色却依然如墨。我总得借着车灯的微光“摸黑”奔赴讲台,又在晚上披星而归。时差如影随形,疲惫深嵌于骨,但当我看到学生们眼中燃起对民族设计的炽热光芒时,所有的辛劳都化作了甘泉。这也是我“脚踏实地”的不变坐标。
我深知,漆画是“磨”出来的艺术,教育亦是如此。因此我将教学经验凝结为四字箴言“打牢基础、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并着手进行课程重构。我经常告诫学生:“你们血脉里奔涌着千年艺术基因,那是最珍贵的底色。要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日复一日的耕耘、静心踏实的研究,才能收获经得起检验的出色作品。”
我深深感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的治疆方略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性,亲身感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像石榴子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团结和谐。在当地“春节”古尔邦节,许多新疆籍学子特地为我送上祝福,这份民族情谊的结晶比任何奖项都珍贵。正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展现的新疆发展成就,从戈壁荒滩崛起现代化城市群,到穿梭于绿洲之间的铁道国道,每一项成就都浸透着党的关怀,凝结着各族人民的智慧。
站在喀什大学教室的窗前,远眺南疆广袤的土地上倔强生长的胡杨林,我常常思考:胡杨能在风沙中挺拔千年,因为它把根扎进大地深处。我们银龄教师也要做这样的胡杨树,把根扎进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因此我立下誓言:“只要身体允许,我要为南疆的设计艺术教育奉献终身。”
七十载砥砺奋进,七十载春华秋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英明正确。作为一名民盟成员,我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文化润疆、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培养人才、促进边疆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各族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让我们银龄教师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疆篇章。
此身愿化胡杨树,长守边疆万里春。我的漆画刀将继续在南疆大地刻画教育的年轮,而我的生命誓言,早已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如虹气象之中,那向下扎根的力量,终将托举起一个民族向上生长的无限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