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头条日记

“无止境”课堂第一讲参加者 任海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年10月26日

昨天下午,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了“无止境”课堂第一讲的现场。李术才校长与校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青岛校区,以“启迪心智,赋能未来”为主题,为我们开启了一场关于AI时代青年成长路径的深刻思辨。作为一名研究生,这场思想盛宴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在我心中激起了关于责任、能力与行动的层层涟漪。

专家们围绕三个核心议题展开论述: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世界与社会教育形态?如何重新定义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教育的核心与组织逻辑应如何重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记重锤,敲打在我们这些身处时代浪潮之巅的青年学子的心坎上。

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苗春燕老师提到的“六大界限消失”,让我深受震撼。当科学与工程、学术与产业、学科之间、科学与社会、教育与科研,乃至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壁垒逐渐消融时,我猛然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不再是一个按部就班、界限分明的世界。它要求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不能将自己禁锢在狭窄的专业领域里。科大讯飞王世进副总裁从企业视角勾勒的人才画像,则像一面清晰的镜子,照见了社会对“深度钻研”与“实践产出”并重的迫切期待。而本科生院院长王芬老师和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韩勃老师介绍的山东大学在AI赋能课程和深耕本科教育精度上的努力,让我感受到了学校在时代变革中的积极回应与担当。

听了专家们的分享,我的思绪回到自己身上。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时常思考自己的“担当”究竟在哪里。这场讲座让我明白,担当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将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知识积累,真正服务于社会的实际需要。当学科界限日益模糊,我是否敢于跳出舒适区,主动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为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做好准备?

当AI在越来越多领域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时,什么才是我们不可替代的核心?我想,是批判性思维、跨领域整合的能力、提出关键问题的洞察力,以及蕴含人文关怀的价值判断。

所有的思考,最终都要落实到“奋斗”中。李术才校长希望我们主动探索新知、勇立AI潮头、心系家国天下,专家们提出的“深度钻研+实践产出”要求,为我指明了前行的路径。这意味着既要在实验室里耐得住寂寞,把一个问题研究透彻,追求极致的深度;也要主动寻找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机会,积极参与产学研项目,在真实研发过程中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已经为我们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接下来,就需要我们用“无止境”的奋斗去探索、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供稿单位:网安学院     作者:2024级硕士研究生 任海    责任编辑:蒋晓涵 李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