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空终于放晴,兴隆山校区的银杏经历了雨水的洗礼与滋润,披上满树金黄,缀上累累硕果,在第十届山东大学齐鲁青年论坛开幕之际,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
齐鲁交通学院2018年成立,对新学院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延揽人才成为学院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2019年秋天,学院承办第一届分论坛,至今已连续承办七届。“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分论坛见证了齐鲁交通学院的成长,更为学院人才梯队建设与壮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已成为学院引才聚才的重要窗口。学院根据国家人才需求导向与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团队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每届分论坛组织思路,优化组织形式。2019年的分论坛上只有土木、交通学科背景的学者分享交流,而在今年的分论坛中,具有计算机、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软件工程、化学等背景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进来,与学院青年教师深入交流,持续推动山东大学土木交通学科的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学院也逐渐将分论坛这一聚才良机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一盘棋”统筹谋划,重视论坛“后半程”工作,会后持续与参会学者保持联系,努力促成学者与学院科研团队“双向奔赴”。
自学院成立以来,学院始终秉持“学术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的办院理念,将青年人才培养与发展置于中心工作的重要位置,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院长及时跟、人才办公室协同动”的大人才工作格局,为人才引育保驾护航。深入调研人才需求,科学制定引才策略,系统构建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对接团队需求,持续优化引才举措,推动形成灵活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着力建立“多对一”人才服务保障团队,从政策解读、材料打磨到流程跟进,实现全链条、全方位高效服务。不断强化引才宣传,拓展引才渠道,在与青塔、学术桥等第三方合作的基础上,按需引才、精准引才。学院人才工作队伍与科研教师一同参与学术会议,协同人才需求团队走进高校招聘会,显著提升了引才效率与质量。2024年,学院制定《齐鲁交通学院教职工荣誉体系》,增设“引才伯乐”“引才团队”等荣誉称号,增强全员引才意识,营造了人人参与人才引育的良好氛围。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构建起以院士为核心、国家级人才为骨干、“未来之才”为储备的人才梯队,2024年实现国家级人才称号全覆盖。
在人才队伍的支撑下,学院各项工作迅速发展,开花结果,获批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参与获批重点研发计划5项,牵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项、重大项目2项,牵头获千万级重大工程项目1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奖、科技进步奖各1项。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齐鲁交通学院将以开放包容、吐哺迎贤的姿态,诚挚欢迎更多海外英才投身祖国重大工程建设,秉承山东大学浩然之气,共同托举无止境的未来一代,共同探索无止境的科研前沿,共同擘画无止境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