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头条日记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专题工作坊参加者 高媛媛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年11月06日

今天,我在中心校区参加了由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AI多模态驱动下的PBL多元学习模式构建”工作坊。本次培训为期一天,吸引了来自威海校区和青岛校区的多位老师专程前来参加。

从晨光初照到暮色四合,这场融合技术实操与教育反思的研修,不仅深化了我对AI辅助教学的理解,也促使我重新审视技术时代教育的本质与教师的角色。培训伊始,主讲教师就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重塑教学方式。整个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上机实操,展示成果,与我们交流心得、积极互动,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上午的操作演示环节中,培训师系统展示了从课件生成、知识点可视化到视频剪辑的全流程。AI能够将简单的文字迅速转化为精美的插图与视频,将零散素材整合为结构化的微课程,其效率令人赞叹。同时,培训师也强调,优质AI内容的生成仍需经历文本构思、分镜头描述、图像生成、视频合成、音频添加与字幕嵌入等复杂环节。我认识到,再强大的技术仍离不开教师的专业设计与创意引导。

下午的实践环节中,我们亲手尝试了视频制作与智能体构建。以往依赖专业设备与复杂剪辑的任务,如今通过简洁指令即可完成,技术带来的便捷令人振奋。我也由此反思:正如手作水饺因匠心而独具灵魂,过度依赖AI是否会使教学失去应有的个性与温度?师生共同探索、试错成长的过程,是否会在技术便利中被削弱?更重要的是,在AI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是否还应坚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如逻辑组织、结构化表达与批判性思维?我想,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正因AI能完成诸多基础工作,这些体现人类智慧核心的素养才愈发珍贵。我深刻意识到,AI时代的教育者需兼具两种能力:一方面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的技术思维,另一方面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初心。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与AI协同,更要引导他们在技术赋能中保持人的主体性与创造力。

夜幕降临,培训在收获与思考中结束。此次工作坊为我打开了智能教育的一扇窗。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用好技术工具,同时始终铭记:教师的专业智慧、育人情怀与对成长的深度关切,才是教育不可替代的核心。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道路上,我们既要勇敢创新,也要温润守望,让教育在技术浪潮中始终有根、有魂、有温度。


【供稿单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作者:教师 高媛媛    责任编辑:谢婷婷 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