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千佛山校区办公室,和孩子爸爸结束通话,发现刚结束的“山东大学第一期青年女性人才研修班”日程表还在手边。“青年女性人才”这几个字,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明白这其中的百感交集。
最早接触这个议题,是在9月底。在控制学院工会之家,校妇委会主任罗建军和马玲老师与文理工医各学院数十位女老师举办了一场交流座谈会。当老师们不断抛出项目申报、职称评聘、心理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困境与疑惑时,才发现我们面临的问题并非个例,彼此眼神交汇间,仿佛都在说:“你知道,我们感受都相同。”
记得收到研修班通知后,期待的心情与日俱增。总结这两天的收获,真是不虚此行,此前座谈会上的种种疑惑都能在本次研修班中一一得到答案。正是学校如此周密严谨、及时迅速的需求响应与方案落实,让我深深感受到学校对我们青年女性的关心与爱护,这也使得山东大学成为我们踏踏实实、亲密无间的娘家人。
参加研修班之前,我是控制学院老师、新能源控制中心成员、十个月的新晋妈妈和奋斗在一线的转聘人员。然而经过这两天的集中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只是我。实现这个思想转变,我历经了三个过程:
首先是寻找自我。在多重标签之下,我也一度陷入迷茫而手足无措。开班仪式上,举止优雅、谈吐不凡的山东省妇联孙丰华书记与我们分享的全球妇女峰会田园工笔女画师事迹,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抓起画笔是全球瞩目的画师,放下画笔是田间地头忙活的农民。我意识到学会身份解离是一种生存之道。在不同身份情境下专注当下的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会成为缓解多重身份带来的“疲倦”和困惑的有效措施。聆听省委党校王庆德教授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女性,我们更需要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洪流,找准定位,积蓄力量,从而实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其次是肯定自我。虽然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是解决方案总比困难多。如何在各个身份中快速成长,王美琴副校长的个人发展经历给了我们答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关梅林教授的幸福课程提供了途径,本科生院、考古学院王芬院长的亲身经历揭示了路线。正是这些内容让我内心更加坚定,巩固了奔赴远方的信心。强大的内心共识,将助力我从“负重前行”的疲惫中解脱出来,以更舒展的姿态,去迎接工作和生活的挑战,追求“卓越”与“幸福”的并行。
最后是成就自我。俗话说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人才成长政策介绍”和“科研政策与项目申报”等课程,为青年女性加速成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工具箱”和“路线图”,让我们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上海交通大学高晓沨教授在报告中也总结出“教竞研用”中的多个技巧,劝勉大家勇于规划,大胆前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的主旨讲话中所言,“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提到这儿,想起产后复工时,我们张院长对我说:“读了那么多年书,还是要做点事儿。但是不着急,慢慢来。”面向国家“十五五”规划和新能源发展,依托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在学校政策支持、学院领导鼓励和优秀前辈指引下借力启航,我相信终有一天能乘东风、破长浪,共赴家庭和事业双轨成长的星辰大海,从逐梦人变成造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