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心灵驿站

网络发声亦有道,别把隐私当谈资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6年12月24日

  网络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发声更应该注重方法。尊重人权,别把他人的隐私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自11月30日,网上有10G被打包的“裸条”不雅照流出后,前有大二女大学生不堪压力离家出走,今有女大学生被校领导无奈劝退。最近,“裸贷”新闻频繁出现,网络舆论已然成一边倒的态势,涉事女大学生被贴上了“不要脸”、“不知廉耻”的标签。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谁还没有个失足的时候?对裸贷事件的涉事女大学生来说,她们的错误已然不可挽回,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们也是隐私被泄露的受害者。可是,为什么人们对她们的谈论和指责却不曾停止?原因是她们所犯的错误足够“劲爆”,在网上,她们很容易就成为网民发泄的靶子。然而,跳出互联网的圈子,平心而论,人们对涉事女大学生的指责确实有些过了。她们也是人,也有属于她们的隐私。她们是错了,但她们也有捍卫自己及其家人隐私的权利。仔细想想,那些裸贷女大学生也没有那么罪大恶极。比起那些杀人犯、抢劫犯,她们的错误要小的多。最起码,她们没有伤害到别人。由此可见,最该被骂的不是那些女大学生,而是那些把钱借给女大学生并把“裸条”传到网上的“裸贷”机构。只是因为被泄露信息的是女大学生,被推到人前赤裸的站在网络的聚光灯下的也是女大学生,所以她们就该理所当然的承担这一切后果。这是不合理的。在这个互联网无处不至的时代,人们在网络上发声时盲目跟风、不计后果,恣意谈论别人的隐私,并非明理之举。
  网络时代下,人们的好奇心开始史无前例的膨胀,人肉搜索等扒人隐私的行为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恶趣味。前阵子罗尔事件中,罗尔就因被疑“带血营销”而被人肉,从房产、车产到家人、婚姻,事无巨细。可以说,罗尔自此从一个平凡人变成了网络谈资,毫无隐私可言。像裸贷女大学生、罗尔等这些被人肉,被扒光隐私的人,他们过去着实有可恨之处,但现在,只能说他们都很可怜。在网络上,一次又一次的被谈论,一次又一次的被指责。事件已经发生,公众有知情权,但是这个知情权该怎么行使,又该由谁来行使确实值得探讨。但不管怎样,网络上那些对涉事女大学生进行人肉搜索的人绝对不是处于公众知情权的角度来做的这件事,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个谈资,一个乐子。当公众知情权遇上个人隐私权,又该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个人隐私应当让位于公众知情权,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要牺牲个人隐私,尤其是当这个隐私是来满足网友谈资的需要的时候。
  作为网民,我们发声的时候需要谨慎再谨慎,要知道我们也有错误,我们也不希望别人抓着自己的错误不放;我们也有隐私,我们也不希望别人把我们的隐私当谈资。所以,在网络发声时,要尊重人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供稿单位: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徐凯悦    责任编辑:孟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