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虹,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以通讯作者在《自然·纳米科技(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实验手册(Nature Protocol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应邀在《化学研究报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化学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期刊发表综述,论文被他引>46000次,H-index为109。2015年—2019年连续五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孙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和生物成像技术研究。率先在国内完成了国际一流的生物成像中心设施建设。率领团队在生物电镜前沿技术创新、装备开发和科学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被引7000多次,H-index 37,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为我国冷冻电镜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电镜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任Biophysics Reports副主编、《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进展》副主编、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IUCrJ)的CryoEM编委。
章新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研究员。2008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师从俞大鹏院士,从事电子显微学相关研究,2009年赴美开展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Michael Rossmann 院士。2014年回国在生物物理所建立独立研究组。研究方向:(1)发展冷冻电子显微术方法;(2)利用冷冻电子显微术研究重要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及功能;(3)利用冷冻电子显微术研究病毒的三维结构及病毒入侵、感染细胞以及抗体中和病毒的机制。针对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冷冻制样方法以及冷冻电镜原位结构解析技术,发展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了冷冻电子显微术解析蛋白质的分辨率和适用范围。近年来在Nature、Science、Cell、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共发表了通讯/共通讯论文多篇。
张磊,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基于冷冻透射电子显微学的水环境物质结构基础与功能机理探索。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陕西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研究方向为基于冷冻透射电子显微学的水环境物质结构基础与功能机理探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奖励。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CS Nano、Nano Letters等学术期刊发表成果百余篇。现任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工程与转基因生物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软物质与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物理所四刊联合青年编委会编委等学术职务。
张星,博士,201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卓越学者。研究方向是冷冻电子显微镜原位结构解析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博士后期间建立了原位结构解析的一整套技术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解析藻类光合作用系统,成功从红藻细胞中解析了第一个完整藻胆体光系统超大复合体,相关文章已于今年3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
孙金鹏,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期从事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相关研究。孙金鹏教授在美国留学期间师从诺奖得主Robert J. Lefkowitz,回国后长期致力于微环境药理学的创新研究工作,聚焦于药物靶点膜受体的配体发现、信号转导及功能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创新性的提出了受体信号转导磷酸化编码的笛子模型,多聚脯氨酸码头的分选机制,以及磷酸化编码的时序作用;发现了GPCR感知微环境中的具体机制,包括发现了识别类固醇激素的膜受体家族,发现了多个孤儿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发现了LGR4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的新的内源性配体等,解析了GPCR对痒和力的感知,识别多种内源性脂肪酸感受的机制等。在知名杂志发表70余篇文章,其中Nature6篇、Science (封面)1篇、Cell(封面)1篇,8篇通讯文章被Faculty1000专门推荐,6篇文章获专题评论。获得谈家桢生命创新奖(2022),中华医学二等奖(2022),山东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创新争先奖(2023)等。担任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与生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受体与离子通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与生理学会理事等。
占金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部长,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以及在难降解环境有害物快速检测与催化降解中的应用。先后承担了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在AngewandteChemie、AdvancedMaterial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180多篇,被引用8000多次,H因子51,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担任SCIENCECHINAMaterials、《无机材料学报》编委、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与环境化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常务理事。
齐磊,博士,高级实验师。2017-2022年于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工作,主导建设山东省第一家冷冻电镜平台:海洋生物冷冻电镜中心;2022年以“高层次技术人才”方式引进加入山东大学,任冷冻电镜平台负责人,全面负责平台的建设、运维和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