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复杂检索

视点首页 > 学术预告 > 正文

新杏坛:中国古代审美意象的本体特点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9日 19:21 点击次数:

时间 6月1日(星期六)15:30 地点 中心校区知新楼A620
本站讯 讲座时间 2024-06-01 15:30:00

一、讲座题目

中国古代审美意象的本体特点

二、主讲人

朱志荣 教授

三、主讲人简介

朱志荣,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国家级人才,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部分论文曾经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等。先后出版过《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国审美理论》《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等专著10余部,并主编“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中国审美意识通史》八卷本、“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和“中华美学精神“丛书等,其中《中国艺术哲学》被译成德语、韩国语、英语、俄语和法语出版。主要学术成果曾获得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四、讲座简介

中国古代的意象本体是指意象的本源和本然状态及其内在规律,始终体现在感性形态之中。“本”是本源和本性的统一,体现了时间的维度;“体”则是体性和体貌的统一,体现了空间的维度。意象本体一本万殊,体现了意的丰富性和象的圆融性。意象本体是在审美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以物象和事象中审美价值的潜质为前提,体现了物我统一的体用关系。其中既包括瞬间直觉的个体生成,也包括历史生成。艺术作品中意象的生成,是主体师法天地化育万物的生命精神,在对物象、事象的取舍、组合和创造中,通过摹象、拟象灌注生意的结果。在意象本体中,气象和神气共同构成感性形态的整体,并臻于体道境界。艺术意象则是艺术语言与气象、神气和体道的统一,从中体现了生命意识。

五、主持人

韩清玉 教授


【作者:刘华宁    来自:文学院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李金颖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