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1日晚,外国语学院“九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报告”——鹿鸣论坛第二十六期于线上平台举办。山东师范大学讲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在读博士赵春娟为外院师生作了题为“患者对医生诊断性检查的阻抗性应答研究”的报告。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张延飞教授主持讲座,近一百三十名外院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 ,赵春娟指出,“诊断性检查”成为医患沟通中的敏感性话题,由于医疗决策模式的转变,病人越来越多地通过互动话语策略参与诊断性检查的决策过程。由此,“建议的阻抗性应答”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接下来,她分别从定义、分类(主动型和消极型)、理论、国内CA视角下的医患会话(马文教授带领的团队所做研究)等多个角度对CA视角下的治疗建议阻抗性应答的前期研究进行了回顾。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她针对汉语门诊医患会话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同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基于CA的研究方法,即语料转写、语料识别和语料分析。随后,她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关于诊断性检查建议形式和积极型阻抗应答及其应答形式的研究发现,并选取语料例示加以详细分析和论述。最后,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了研究总结,强调该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同时反思了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
讲座后半部分,张延飞、吴琳、贺树红等教师围绕本次讲座进行了热烈讨论。张延飞表示,会话分析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它使语用学徜徉于人文精神和科技理性之间,逐渐成为一门介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他还提到运用多模态进行医患间的会话分析研究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吴琳则针对该项研究给出是否能进一步总结出医生的哪一种应对积极型阻抗应答的方式更容易让患者接受等建议。贺树红提出,研究要考虑患者的背景、性格、性别等相关的社会因素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