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国际区域学概论》新书发布会暨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研讨会举行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08日 16:33 点击次数:

[本站讯]3月6日上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区域学概论》新书发布会暨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研讨会举办,500名专家学者“云”集腾讯会议在线平台。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协办。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远担任总主持人。

新书发布会环节由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首席专家罗林教授主持。《国际区域学概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张蕴岭教授对新书的编撰意义、思路、研创团队和写作过程,尤其是其中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理论构建是国别和区域研究作为交叉学科创建中的当务之急,教材匮缺是交叉学科培养人才的重要制约因素,希望该书能为中国高校相关学科门类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依托。

随后,该书研创团队中的三位成员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振江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教授以及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远教授先后发言,他们对主编张蕴岭先生在教材编写总体策划、理论体系构建、具体章节撰写等方面的精心指导给予了充分感谢。

《国际区域学概论》积张蕴岭先生数十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之功力,弥补了当前中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中的短板,希望成为未来政治学、文学和法学等学科门类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

新书发布会后,进入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战略发展”环节,该环节由联盟秘书长、中山大学陈杰教授主持。联盟理事长、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作了“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携手奋进共襄盛举”的报告,对联盟三年多来的发展壮大历程作了回顾,从“战略性”“领先性”“开放性”“多元性”“共享性”和“均衡性”对联盟建设的特征进行了总结,指出联盟未来的发展需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遵循“多元一体”的理念以及承继“凝心聚力”的传统。常晨光教授宣布正式启动“首届中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优秀(创新)案例”的评选。

在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发展前瞻性研讨环节,由西安交通大学欧亚研究中心主任王华教授主持。联盟名誉理事长钱乘旦教授从国别和区域研究“是什么”和“不是什么”谈起,以凝练的语言阐述了其学科属性、学科边界问题,提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学科边界是“超越的、跨越的、交叉的以及多体系的”观点。特聘首席专家(政治学)刘鸿武教授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建?”这三个问题入手,对区域国别学进行了解读。他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的交叉学部设置为参考,指出交叉是未来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特聘首席专家(世界史)韩东育教授从“道”和“术”两方面对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学科化建设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国别和区域研究作为交叉学科需要寻找学科间的最大公约数,要破除学科“单细胞”简单叠加式发展的弊端,并强调相关支撑学科的“历史纵深”。特聘首席专家(中国语言文学)王启龙教授强调,国别和区域研究有三个“不能丢”,即“外语技能不能丢”“问题意识不能丢”以及“家国情怀不能丢”。特聘首席专家(经济学)范祚军教授以广西大学的国别研究为案例,向与会者生动呈现了大数据技术介入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多个场景。特聘首席专家(外国语言文学)罗林教授指出,当前国别和区域研究正从大国之学转向大学之学,它以实体研究的人为核心,联动“教学—科研”建构体系,将大力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制度化安排和学科化实践。

会议最后,张蕴岭教授强调,中国未来的国别和区域研究需要继续加强协调创新,需要不断完善交叉学科评价体系的建设,也需要从相关机制体制层面入手进行改革,从而为这一学科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供稿单位:出版社    作者:李艳玲 马超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卞悦悦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