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特别是学术道德教育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动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交叉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9月17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博雅特聘教授曹庆宏应邀做客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深刻、见解独到的精彩报告。

曹庆宏教授以 “AI时代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学术道德教育:挑战和应对”为题,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深入阐述。报告伊始,曹教授指出,AI时代的浪潮为拔尖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极大地拓展了研究的边界和效率。然而,与此同时,它也正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学术道德教育体系。数据滥用、AI工具代劳(如代写作业、论文或数据分析中的不当使用)、成果归属模糊等新型学术失信问题日益凸显,给维护学术诚信带来了严峻挑战。
报告中,曹庆宏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AI技术引发的学术伦理新困境。他强调,在科研和教育工作中过度依赖AI工具,可能导致独立思考能力弱化、科学精神塑造不足,甚至产生系统性学术不端风险。面对这些挑战,曹庆宏结合北京大学的探索经验,提出了系统的应对策略:一是将AI伦理规范教育深度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了解AI技术的边界和学术应用的规范;二是大力强化师生的数字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训练,提升辨识AI生成内容以及负责任使用AI工具的能力;三是建立更完善、与AI特性相适应的学术规范和监管机制。曹庆宏认为,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培养出在AI浪潮中既具备卓越创新能力、又坚守学术操守的科学领军人才。
曹庆宏的报告紧贴时代脉搏,紧扣人才培养痛点,观点犀利、分析透彻,引发与会师生的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报告结束后,曹庆宏又移步至会议室,与学院教师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交流时间持续至下午5点。座谈会上,老师们就交叉学科背景下学术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如何将AI伦理有效融入物理学前沿交叉课程、实验班学生在科研训练中使用AI工具的尺度把控等具体问题,与曹庆宏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
作为积极响应国家“加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于2021年依托本院优势资源,率先设立物理学专业前沿交叉创新实验班。该班在夯实物理学核心课程基础上,精心设置多个特色鲜明的交叉培养模块,并实现全部研究生课程的本研贯通教学,旨在系统化培养兼具扎实物理基础、宽广国际视野与强大交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目前,实验班已实施讨论班制度、全过程科研训练、强化国际交流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成效显著:2021级、2022级学生的海外访学比例分别达到19%与27%。首届(2021级)37名毕业生中,7人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欧美名校深造;国内深造的17人研究生复试通过率达100%。随着整个社会加速迈入AI时代,如何在利用AI技术赋能教育的同时,有效应对其对学术道德规范提出的新挑战,成为实验班乃至全校人才培养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此次邀请曹庆宏副院长前来分享北京大学的前沿思考和宝贵经验,对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曹庆宏,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北京物理学会秘书长。1996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1999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0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基州立大学。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阿贡国家实验室、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9月入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期致力于粒子物理理论及唯象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就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