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陈春城研究员做客山东大学“美丽中国”讲坛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年10月30日

[本站讯]10月25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山东大学“美丽中国”讲坛(2025年第15期,总第36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春城以“黑碳颗粒物光化学老化机制”为题作主题报告并展开交流。讲坛由环境学院院长杜林主持。

陈春城研究员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光化学老化对黑碳颗粒物组成与性质的影响及机制。他介绍了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质谱监测黑碳光化学老化分子演化的原理及优势,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多环芳烃(PAHs)的光化学氧化特性方面,陈春城研究员指出奇数碳与偶数碳PAHs因分子结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氧化速率与反应机制,并进一步剖析了黑碳中有机碳(OC)在光氧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阐明了红光自敏化老化中不同分子量OC的显著协同效应,发现大分子量OC在充分分散后因堆积程度降低而呈现独特性质变化,从而揭示了黑碳中OC光老化的协同规律。陈春城研究员系列研究证实了黑碳颗粒物的光化学老化并非单一组分独立作用的简单加和,而是受到组分间复杂的光化学耦合作用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光化学特性。这一成果为大气颗粒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报告后,陈春城研究员与学院师生就活性物种的检测以及黑碳中大分子有机物的结构推断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师生们表示,此次报告不仅深化了他们对黑碳颗粒物光化学老化机制的理解,还对跨学科研究与科研视野拓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陈春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工系,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2010年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主要从事环境光化学与光催化研究,涵盖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机理、环境颗粒物界面光化学转化机制及水分子界面活化行为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杰出青年、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研究成果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学院设立“美丽中国”讲坛特色品牌学术活动,旨在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教学名师,分享其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供稿单位:环境学院     作者:周一凡 张亚楠 张清哲    摄影:于秉良         责任编辑:蒋晓涵 车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