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15日,公示语治理与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国内40余所高校的80名专家及青年学者参加。
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洪东主持。山东省委外办翻译中心主任姜云云,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王彦伟,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山东省翻译协会秘书长李彦文分别致辞,期待大家通过本次研讨会碰撞思想、贡献智慧,共同推动公示语治理研究和实践迈上新台阶。
研讨会分为主旨报告、圆桌论坛及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报告三个环节。上半段主旨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邹煜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研制专家王银泉作题为“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标准研制的若干棘手问题”的报告,提出提升我国公示语翻译规范化与专业化水平的关键路径。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赵蓉晖作题为“城市社会学视角下的国际化城市多语共存”的报告,强调多语资源在全球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教授方小兵作题为“语言景观的治理禀赋:治理对象、治理手段与治理媒介”的报告,强调将语言景观视为社会基础设施,在城市治理中发挥秩序、发展、公平与认同建构作用。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天伟作题为“城市语言景观研究:研究路径与个案实践”的报告,提出未来开展更具公共性与实践导向的语言景观治理研究路径。
下半段主旨报告由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小春主持。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政策与规范标准研究中心主任袁伟作题为“新中国城市语言政策演进及思考”的报告,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语言政策的三个阶段。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邹煜作题为“智能时代的公示语研究与治理路径”的报告,呼吁加强跨学科融合,构建开放共享的语料生态。山东大学国学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彦文作题为“从标准制定到落实推广:山东省公共场所汉语标识译写的系统化推进”的报告,介绍了山东省通过“标准制定、充实词条、推进立法、启动平台、部署推广”的闭环式推进机制。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洪东作题为“法国巴黎的多语环境建设--以文旅和交通领域为例”的报告,阐述了法国语言政策从“法语优先”到“多语并存”的转变动因,介绍了文旅和交通两个重点领域的具体举措。

圆桌论坛由刘洪东主持。西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谭益兰、南京大学外语规范应用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小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杜宜阳分别发言。

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报告环节,与会者围绕城市语言景观、公示语治理与翻译规范化、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度探讨,报告聚焦旅游、儿童友好城市、地铁、社区等具体场景,结合城市社会学、数字治理、元功能理论等视角,探索多语共存与治理优化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