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教学科研不停歇,事业发展步伐稳(教学篇)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2日 07:36 点击次数:

[本站讯]自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以来,全校师生医务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并未因此消减,大家潜心开展教学与科研的脚步不曾停歇,学校事业发展蹄疾步稳。教师在课堂变身“魔术师”,将枯燥的课程讲得引人入胜;导师克服种种困难带研究生进行科技攻关。学习、科研之余,老师们多种方式引导同学们放松心情、消除焦虑;同学们走在阳光里,强健体魄、愉悦身心……时空割不断师者默默奉献、诲人不倦的深情;距离挡不住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攻坚克难的决心;网络屏蔽不了学生敏而好学、追求卓越的信心。全校师生勠力同心,在时代大考面前,行稳致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贤”初心使命,持之以恒推动教学、科研、学术等方面的工作走深、走细、走实,奋力书写着山大人的责任担当,在量的累加提升中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扎实育新人

封闭管理之初,学校立刻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先后下发《关于做好近期本科教学安排的通知》《关于做好近期研究生线上教学与学术指导的五项要求》《教师线上教学要求》《关于进一步做好线上教学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线上教学质量提升专项活动的通知》等,就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学术指导进行了规范性要求,并多次开展线上教学技术培训和教学经验分享。学校还对提出深化教师教学管理、细化教师教学培训、强化领导听课督导、优化服务学生需求的“四化”要求,确保线上教学质量。研究生培养工作办公室迅速协调全校6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150余名教学工作秘书,启动研究生线上教学预案,积极走进线上课堂,开展线上教学督导,及时掌握各校区每日研究生课程情况,及时回应师生关切的问题,全力保障学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班线下到线上的平稳切换,为师生创造高质量的授课条件。

“横渠”青年学者报告会,源于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横渠先生”张载,意在倡导学者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怀和追求,心系国家民族之命运,情系人民群众之生活,汲取人类思想之精华,扎根中国大地做学术。3月29日,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举办首期“横渠”青年学者线上报告会。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马春光助理研究员从时代变迁与速度体验、时空压缩与审美视点转移、快慢之辨与速度反思和作为方法的“速度”等层面作了题为“快慢之辩与当代诗歌的‘速度诗学’”的主题报告。

3月30日起,管理学院本学期开设的312门各专业本科课程全面转为线上授课。学院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强化过程考核,力求保障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等质同效。市场营销学系教师任荣将课堂内容划分为小单元模块,并且在课程设计中穿插教师讲授、案例或视频展示、小组(聊天区)讨论、提问、同学发言等多种形式,有效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和参与度。文化和旅游学系教师孙晋坤深度开发雨课堂平台各类功能,通过在线测试、课堂提问与讨论等环节提升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线上授课互动效果。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系常树旺老师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重新梳理授课内容与逻辑关系,采用了“腾讯课堂+长江雨课堂+QQ群”方式开展网上教学,实现师生课堂学习、检验测试、课后复习、交流互动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线上教学质量,又加强了师生的进一步沟通交流;控制系严发宝老师在《硬件描述语言与FPGA技术》课程中,借助腾讯课堂为学生讲授了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基本结构、编程基本形式与架构等知识点,通过腾讯会议与微信群同步交互的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和例题训练,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智能制造02班姬硕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线上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最为辛苦,老师需要在课前调好设备、搜集资料、做好预案。虽然学习环境有限,但是老师的教学热情依旧。正是由于老师的辛勤付出,我们才对问题理解得更为透彻,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作为青年教师、土建学院建筑学2021级1班的班主任沈中健身处校外却时刻牵挂着校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实行封控以来,他多次通过线上视频班会、电话与学生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大家学习生活中的诉求。通过交流,他发现大家近期在建筑设计课程方面遇到了困难,最大的问题是建筑模型材料紧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业需要制作实体搭建模型,但在当前条件下很多同学将因为没有模型材料而无法完成作业。于是,他便与2021级辅导员马震林老师商议对策,统计同学们所需的模型材料,经多方尝试联系到一位模型材料供货商,并于4月6日将模型材料送到同学们手上。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同学们终于按时完成了实体搭建的作业。

在学校所有的课程全部转为线上授课时,有这么一群可爱、尽责的人,仍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耕耘学生们求知的土壤。讲授《计量经济学》的商学院会计学系教师王一兵为了保证线上授课效果最大化,只身一人来到教室,让同学们使用智慧教室上课。虽然讲台下空无一人,但是他依然认真对待,细心讲解,这一动人又略显可爱的场面,被同学们用视频记录下来。

赋能讲坛是学校“一院一品”示范项目——节能创新文化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3月31日,能动学院线上举办题为“关于文献综述的那些事儿”的第三十七期赋能讲坛。硕士生导师杜婷婷为同学们讲述了常见论文的分类、论文的常见问题以及检索论文的常用方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于东晓,作为学院智能计算实验室日常工作的负责人,每天坚持开门办公均长达16小时,让实验室90多位研究生遇到困难有诉处,遇到问题可交流。疫情防控期间,他负责的智能计算实验室顺利获批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特色领域“区块链+教育”试点,是国家在该领域设立的14个应用试点之一;实验室在IEEE TC、IEEE TMC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完成自然科学基金申报7项,并加强了与香港城市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合作。于东晓说:“能做到疫情防控期间科研不掉队、科研有突破,是这段时间我个人最大的骄傲。”

3月31日,由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与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活动“新形势下东北亚局势研讨会”在线上召开。

为保证教学质量,口腔医学院构建了全方位、全层面、全覆盖的教学督导新模式,设立院领导班子成员-学院督导员-基层教学人员三级联动听课机制,切实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积极开展教师能力提升系列化培训,着重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在线教学能力;通过雨课堂、腾讯会议、课程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线上授课,积极打造特色“空中”课堂。《口腔科学》授课教师朱震坤正在利用视频、白板、教具等辅助工具为同学们讲授拔牙示教。

控制学院自动2019级4班的《现代控制理论》课一直采用TBL+FlippedClass(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组合教学模式。目前授课改为线上,但组合教学活动仍继续进行。如,陈光昊等四位同学组成的学习小组本周研讨主题是“维纳与控制论”。该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了控制学科奠基著作阅读、文献查阅、研讨交流、PPT制作等环节,并于4月7日的线上课堂分享研学收获,引发全班同学对“现控理论发展的思维创新动力”和“控制人学科交叉思维”的深度思考,实现了课堂教学从教师“教”思政到学生“悟”思政的转变。

伴着晨曦,艺术学院(济南)师生们在户外上了一堂合唱课《我喜欢》。

心理中心开设的系列团体训练课以蕴含心理学知识的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和收获,因此特别重视同学之间的互动和连接,重视同学们个人感受和体验的分享与交流。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中心老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因地制宜,或是将课堂设置在室外,利用校园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或是修改活动形式,用更能吸引同学们注意力、调动积极性的活动形式完成线上授课,并通过这个过程让同宿舍的更多同学受益。

日前,由本科生院、齐鲁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联合推出的中英文慕课《科学防“疫”》上线中国大学慕课平台。齐鲁医学院八位教授联袂登台,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球战“疫”场景转化为通识教育的体验式课堂,线上开启“新冠疫情防控”中英文专题慕课。

38367

4月3日下午,控制学院团委邀请学院美育助理、艺术学院研究生赵雅琦于线上开展第六期“乐动心弦”美育大讲堂,讲座通过视听语言和通俗的表达方式,在与同学们的热情互动中讲授了如何正确识别与使用音乐符号以及五线谱的识谱方法等基础乐理知识,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欣赏美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美育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惑,管理学院驻校教师组建了一支答疑团队,与学生面对面释疑解惑、指点迷津。根据学生调研情况,确定了互动沙龙的主题,每期沙龙邀请3位专业教师和10位在校生参与互动。4月6日,第一期师生互动沙龙开启,陈萍萍、李雪、张琦三位老师与同学们围桌而坐,就如何平衡科研与专业课的关系、如何与导师建立联系、如何发表第一篇论文等问题展开分享与讨论。

法学院立足法学专业特色,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举办选调专题辅导讲座、开辟网络远程面试场地、开放职业生涯咨询室、成立考研调剂交流群等方式,推动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在学院举办的“筑梦青春·职面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选手们对自身职业性格、兴趣、价值观进行理性分析,将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相结合,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了详细且合理的规划。

为帮助同学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缓解紧张压力,护理与康复学院本科生于3月31日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召开了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为主题的“走进心灵”讲座。讲座中,主讲人、辅导员潘玫杏通过简短的例子向同学们介绍了调节情绪的重要性,以及七个调节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

微电子学院辅导员封建帅坚持每日通过不同方式走进线上课堂,每天上午他都会去宿舍查看同学们线上学习的状态,引导大家坐在书桌前边听边记,杜绝躺在床上听课和只听不记的情况发生。针对一直在宿舍上课的同学,封建帅会鼓励他们走出宿舍,去自习室或者图书馆带好耳机上课。白天工作间隙,他会随机进入某节课的雨课堂或者腾讯会议听一会儿课,查看一下学生的出勤率和线上签到情况。

为进一步密切师生联系、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4月5日,由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经济研究院承办的“经”心共同抗疫,汇聚“研”途力量“导学思政下午茶”活动举行。经济研究院全体驻守研究生导师、思政教师与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共同参加。为配合疫情防控要求,活动开拓了“研究生导师咨询日”“思政教育进宿舍”“学院师生竞技日”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切实将三全育人根本要求落细落实。在“研究生导师咨询日”活动中,全体驻校研究生导师开放全天预约,为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答疑解惑。

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4月7日,管理学院举办了第一期教学经验分享与技能提升沙龙。与会教师围绕教学质量精耕细作的新要求、教学方法与设计、课堂互动的组织、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和教学效果与反思等主题,展开经验分享与交流。学院刘冰教授作了题为《以问题为中心引领课堂教学设计》的分享。王军副教授特别强调了对线上教学“六要六不要”中“要视频授课,不要只开声道”的体会,认为打开视频既能让学生看到老师的形象从而获得现场感,也能让老师对自身形象和上课状态有约束有要求,建议老师们借鉴视频主播的线上经验,自己先“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保持高度注意力。

校园春光好,学子网课早。山东大学实行线上网课后的一个普通早晨,2020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同学们进入腾讯会议,授课老师李盈也已早早等候在会议內,工程经济学网课开始。李盈老师号召大家将虚拟背景换成有“工程经济学”字样的图片,于是同学们转动脑筋找到了写着课程名的ppt首页,纷纷将它当做背景开了视频,整个班级的身后都出现了“工程经济学”的字样,独属于这门课程的仪式感和归属感迸发出来,顺着网线传递到了每个人的心中,会议室里充满了轻松欢乐的氛围。

线上学习了一周多,基础医学院2020级本科生双胞胎姐妹王心悦、王心怡感触很深。她们说:“最近,我们从最初的不适应、甚至常常忘记上课打卡,到现在学习生活变得简单、充实而规律,我们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每天早上八点之前起床,戴上口罩,拿上咖啡,坐在自习室里上网课、写作业;晚饭过后,我们喜欢吹着晚风,在操场上完成一个小时的运动。跑步、跳绳和跳舞,完成学院组织的一个个打卡活动的同时,还收获了更为健康强壮的身体。”

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研究生吴虹萱留在了学校。她说:“这段时间以来,繁重的项目任务和即将到来的毕业论文答辩让我的生活变得异常充实,从二月到四月,从脱下棉衣到穿上卫衣,每天固定的宿舍-食堂-办公室三点一线式生活也慢慢从寒冬迈向了暖春,我终于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并在这样的环境中重新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工作的节奏。”

不知不觉中已经转线上授课一周多了,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亦婷说:“线上授课,其实最苦恼的还是老师们,担心设备不通畅、担心学生跟不上进度、担心互动不到位……老师们为了确保网络顺畅提前一个小时入会;为了加强互动增设展示环节,主动询问同学们的需求并及时回复。虽然线上课程带来了一些不便,但这样的生活倒是逼迫我好好审视自己,学会更高效地利用时间。”

对于目前不能到教学楼进行学习,只好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听课学习。经济学院2020级本科生杨航骁这样认为:“与传统的课堂相比较,线上教学没有其他人的干扰更加集中我们的注意力,保证了每一个人有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但是,在课堂上有老师的管教,而网络学习只能靠我们自己约束自己。而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在宿舍久坐,不利于同学们的身体健康。这样,我们更要积极互动于网络课堂,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不断完善自己。”

线上课程虽然阻隔了我们物理上的群体接触,但是我们的学习热情和老师们的关怀总是不会缺席的。文学院2018级本科生张芳奥说:“学校封控时,正值我考研复试的冲刺期,原本我在自习室学习+口语练习的模式不能实现了,我便在宿舍与舍友组成学习小组。除日常学习外,还会与室友组队练习口语,进行模拟复试,没想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复试后,学院发起成立师生互助小组,以一个研究专题为枢纽来将学生与老师联系起来。我参与其中,这不仅发展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我们非但没有感到师生间的阻隔,反而感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开始上网课的生活后,哲社学院2020级本科生殷启宁说:“面对手机的诱惑、困意的侵扰,不去线下上课对我的自制力有很大的挑战,让我更加意识到要学会规划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上插画设计课学习刻板画时,老师在线下的最后一节课上给大家分发了刻板画所用到的工具。现在虽然没办法面对面指导,但是通过线上开视频交流,上课的体验感仍然很棒。老师指导大家用收到的工具刻板画,教大家选择不同规格的刻刀刻出不同的线条。当看到自己的作品一点点成型,浓浓的满足感涌上心头。”


【供稿单位:宣传部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莉莉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