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7月,山东大学积极响应“万里边疆,强国有我”的实践号召,组建涵盖经济、医学、考古、思政等7个学科30余名师生的实践团队,深入云南12个地州市,走访调研55家单位和企业,行程18384里,创新构建“规上企业+主管部门+小微企业+辖区群众”360度全方位调研模式,形成46322字综合调研报告,在产业振兴、科技赋能、医疗援助、教育帮扶、文化传承等领域贡献山大智慧,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山大动能”。
聚焦三大领域,全域联动察实情,精准把脉开良方。山大师生坚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以多学科交叉、多场景渗透优势破解边疆发展瓶颈,彰显山大服务国家需求的全局视野与实干精神。锚定靶点助力产业升级,直面滇中新区生物医药“临床研究资源整合不足”、电子信息“核心零部件配套率待提升”的现状提出完善产业链条的方案;系统梳理全省最大辣椒种质资源库建设经验,深入分析八角数字化营销平台运行机制,为高原特色农业技术升级提供智库支撑,累计形成产业痛点清单127项,显著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率。送医下乡护卫医疗健康,医疗团队扎根大板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通过颈椎病诊疗培训、脑卒中“120识别法”普及覆盖102名医护人员;建立远程会诊机制,联合云南省医保局优化报销流程、慢性病用药目录及异地结算服务,系统性破解基层“看病难”困局,让“齐鲁医风”温润边疆。学术筑基推动文化传承,考古团队启动茶马古道保护工程,勘测那柯里段马蹄印深槽与风雨桥遗址,整理傣族贝叶经、马帮账本构建多民族商贸互信案例库,为西南边疆文化注入学术动能。
凝练三大方向,链式攻坚破壁垒,产业赋能结硕果。山大师生坚持纵深突破,以产业链痛点破题为枢纽,从技术攻坚到模式创新,以“链式思维”贯通产学研用全环节,让学科智慧在红土地结出产业硕果。专业优势引领传统工业转型。经济团队联合曲靖煤炭质检站共建煤矸石综合利用数据库,分层分类推动高耗能产业绿色升级;在个旧锡业股份公司聚焦全球占比25%的锡锭产能,提出“锡金融属性激活计划”推动医疗康养产业链延伸。学科交叉繁荣高原农业发展。创新推广新型嫁接技术,加速优质咖啡品种改良进程,同步设计“咖啡+坚果树”立体复合种植系统,实现经济生态双赢;完成《昭通天麻产业精深加工与市场拓展建议书》,提出药用与食用双轨发展路径,预估深加工产品复购率提升20%,以技术革新推动高原农业提质增效。融思聚智拓展贸易市场形态。驻点磨憨口岸优化中国—东盟农产品跨境结算机制,为普洱咖啡、昭通天麻打通国际贸易通道;为潞江坝咖啡产业制定《加工工艺升级与副产品高值化方案》,设计“咖啡文创衍生品+电商直播”特色产业链创收模型,推动产业附加值提升。
搭建三大阵地,思政铸魂育认同,文化深耕绘同心。山大师生坚持将思政教育熔铸于社会实践全过程,从课堂理论到场馆实证,从干部培训到实景感悟,以文化浸润绘制民族团结同心圆。思政课程筑牢校园阵地,面向140名师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通过茶马古道商贸互信、松赞林寺多宗教共生为鲜活教材,深化“五个认同”价值内化;创新构建“具象化-场景化-思辨化”三维互动教学体系,以知识竞赛为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植青年心田,切实增强了思政育人实效。文化场馆涵育思政元素,在云南民族博物馆提炼“民族特色案例库”“跨民族实践课”等思政新素材和育人新范式,为思政课程注入多元文化元素;在曲靖三元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现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决策场景,通过借条、草鞋等文物感受军民鱼水情的思政温度。社会课堂扩大思政场域,面向滇中新区50余名中小学校领导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训,以多元共生案例阐释共同体理念;在西双版纳曼听公园实景教学,师生驻足石榴籽雕塑前感悟“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抱”的深意,激发青年守护边疆团结的使命担当。
梳理三条主线,多元实践惠民生,边疆沃土淬真知。山大师生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加速实践成果转化为边疆发展长效动能,在云岭高原镌刻下“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青春注脚。校地协同加快技术合作提产能。《有色金属产业链延伸方案》被纳入红河州“十四五”规划补充文件;《滇中新区产业布局建议》成为区域发展规划核心参考;与云南交投集团达成3项技术攻关意向;向云南通威高纯晶硅公司输出绿能存储技术方案,服务全球最大单体晶硅基地;为云南创视界光电提供产业链协同建议,推动柔性OLED面板西南地区产业化。平台共享推动科研交流促创新。聚焦磷石膏/赤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联合昭通市科技局筹建省级硅铝产业重点实验室;与曲靖产研院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破解高原生物资源开发“水土不服”难题。学科匹配促进教学融通育人才,与普洱学院签订农林人才定向培养协议,覆盖“非学历教育+博士指标扩容”,助力区域特色产业人才储备;联合曲靖师范学院设计“订单式”物流专业培养方案,打通校企人才适配通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东边的文山三七种植园,到西边潞江坝的咖啡基地,从北边昭通天麻产业协会,到南端国门磨憨口岸,当医疗团队的听诊器抚过边疆老人的脉搏,当产业链图谱点亮企业家的目光,当考古团队的手铲揭开茶马古道的层叠时光,山东大学师生以“万里边疆”为课堂,以“强国担当”为答卷,正将山大智慧和山大方案源源不断注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