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机械工程学院立足学科特色,组织师生走进产业一线、探寻历史现场、扎根社区基层,将知识储备与创新思维熔铸成服务社会的实践引擎,以“技术报国”的匠心与“智造赋能”的担当,淬炼新时代机械人的精神底色。
锤炼过硬本领,以智造方案解决技术难题。学院推动实验室创新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构建学生能力提升双通道。在学院教师霍志璞、宋维业的指导下,“智链未来”团队于仿青蛙跳跃机器人研发中取得关键突破。通过建立精准运动模型、构建三维实体框架、完成多体动力学仿真,打通数字孪生体与物理样机的数据双向传输通道,为智能装备研发提供新路径。“锁向披靡”技术实践队赴烟台三环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岗位实训。队员们参与自动化产线调试、实操产线框架组装、学习异常监测操作、理解精密加工要求,不仅掌握了图纸解读、机械装配等技能,在学习中领悟精益求精的职业标准。

传承匠魂薪火,以红色基因锻造报国脊梁。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传英在团课讲座中,分享了自己三年扎根车间、七年攻克技术壁垒的奋斗故事,呼吁学子投身装备制造业,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大国重器的崛起征程。“溯校史轨迹,悟百廿传承”社会实践队深入校史馆,以工训中心老照片中“精密如发丝,坚韧若钢铁”的标语为引,对比今日“机器人大赛”的科技场景,探寻机械学科从传统技艺到智能制造的跨越式发展。队员们深刻体悟到,一代代机械人始终秉持“红色工程师”精益求精的基因,在时代变革中赓续匠魂。

播撒创新火种,以设计思维点燃科学星火。学院推动专业知识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拓展社会服务维度。“绛绳系福·雏鹰添翼”团队在江苏南通开展中国结编织实践活动。队员们灵活运用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将专业中的“结构逻辑”“空间感知”能力转化为教学优势,用“十字交叉-翻压穿插-均匀拉紧”三步核心操作精确概括中国结的制作流程,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们传递设计中的平衡原则。“飞鲨添翼” 国防安全科普团前往济南历城开展科普活动,队员们通过歼-15舰载机起降视频解析阻拦索“勾索-制动”过程的力学特性,阐释其作为“生命之绳”的国防价值,并组织孩子们利用卡纸制作简易的歼15歼击机模型。
从智能产线调试到校史精神寻访,从数字孪生设计到社区知识传授,机械工程学院师生以专业学识为基础,以基层实践为路径,将技术突破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将工匠精神融入服务民生的具体行动,以扎实作为诠释新时代机械人的责任担当。
【供稿单位:机械学院 作者:杨鑫哲 冯哲 侯希睿 袁梓涵 摄影:葛中昆 邓文志 黄乔添 徐易可菲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