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暑期,土建与水利学院“古建新韵”实践团第七次踏上文化传承之旅。七年来,团队在学院教师谷健辉的指导下,持续携手济南博物馆,累计带领600余名青少年深入解放阁、趵突泉校区、府学文庙等济南文化地标。团队创新运用建筑学专业知识,通过沉浸式研学与互动科普,让深藏于青砖黛瓦间的中华智慧生动可触,生动践行国家文化传承发展战略。
深耕七载:步履丈量间厚植文化自信
七载坚守,初心如磐。自2018年创立,“古建新韵”实践团始终以传播古建筑文化、厚植文化自信为核心使命。团队精心规划研学路线,带领中小学生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悟匠心。在志愿者的启发下,孩子们不仅细致描摹古建结构纹样,更主动探寻背后的历史掌故与民俗内涵。分享环节中,有的孩子绘制中规亭并写下“无以规矩,不成方圆”,道出建筑蕴含的秩序哲理;有的孩子面对泮池画作,脱口而出“为有源头活水来”,将建筑意象与诗词智慧巧妙联结,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
科普创新:专业赋能让古建“活”起来
拥抱时代,推陈出新。为让古建文化传播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团队锐意创新,设计科普实践环节。课堂内,化繁为简,运用通俗语言与生动视频,系统讲解“榫卯”“鸱吻”等古建核心知识与保护要点。课堂外,则设置沉浸式互动体验:同学们亲手拼接预制的古建模型,直观感受“不用一钉一胶”的榫卯智慧;自由探索古建技法,激发对传统工艺的浓厚兴趣。此外,谷健辉老师亲自讲解,从专业视角剖析古建保护难点,解答“为何古建怕潮”“如何应对结构老化”等实际问题,为活动注入学术深度。这一系列创新举措,降低了古建文化的认知门槛。参与者纷纷表示“原来古建筑这么有趣”“终于明白榫卯怎么卡住的”。科普环节使深奥技艺变得可知可感,有效点燃了青少年探索传统技艺的热情。
青春力行:以专业所长践行传承使命
使命在肩,实干为要。“古建新韵”团队历经七届学生更迭,但那份守护文化根脉的责任感历久弥坚。成员们全身心投入活动的策划,将所学充分运用于实践:借助建筑制图技能精准还原古建模型细节;依托历史建筑保护理论精心设计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研学课程;结合结构力学原理深入浅出地讲解古建筑历经风雨而稳固屹立的科学奥秘……这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不计付出的担当,是项目持续七载而生机勃勃的源动力。团队深刻认识到,古建筑是承载民族记忆与文化基因的“活化石”。山大学子以专业所学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正是响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家战略的青春答卷,为筑牢文化自信贡献“山大力量”。
传承之路永续,青年担当同行
匠心守护,文脉长青。经过七年的探索与实践,“古建新韵”实践团从一条研学路线,发展为山大土建学子以专业所长扎根文化沃土、守护民族瑰宝的闪亮名片。
“古建新韵”实践团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探索更富创意、更有效的文化传播路径,引领更多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感知者、自觉守护者、自信传播者,为筑牢中华民族文化根基、赓续千年建筑智慧所交出的最坚实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