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之七
发布日期:2005年07月08日 08:55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6日上午,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威海分队踏上了赴文登的征程。实践队一行首先参观了天福山起义遗址。
抗日战争初期,天福山是中共胶东特委活动的中心,被誉为“小苏区”。特委书记理琪同志隐蔽在离天福山不远的沟于家村,领导胶东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撰写了《告胶东同胞书》。1937年12月24日,理琪和胶东特委率领80多名抗日骨干,在天福山上举行威震胶东的天福山起义,创建了胶东第一支人民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点燃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烽火。1973年,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和纪念馆建成。纪念塔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和郭沫若手书“天福山起义纪念塔”。
文登子弟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这种敢为人先,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文登人白手起家,创造了经济建设的奇迹。改革开放尤其是撤县设市以来,文登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把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多年来一直位居威海市各市区前列。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8亿元,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在百强县中列第22位,在山东省30个强县中居第2位。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文登人民依然秉承着天福山英烈的精神在各行各业奋勇争先。在考察文登市制造业之前,经受一次革命文化的洗礼,同学们纷纷表示,对于理解文登经济飞速发展的内涵原因,对于理解文登人的勤劳苦干精神大有裨益。]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