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会取名核桃小舟?”
答:“小舟意味着承载,我们希望以一个载体的形式,帮助济南的核桃农户提高收入。”
上述内容是记者与山东大学创行团队核桃小舟现任项目经理、管理学院2015级会计专业武育楠的对话。以商业方式做公益的核桃小舟项目,曾经获得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山东省金奖、全国银奖,2016年灵青公益创新挑战赛铜奖,2015年“希望工程激励计划”一等奖,以及第二届山东省“双信双创”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成就他们的,是一颗睿智却柔软的公益之心。
转变发展角度,践行可持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公益亦如此。核桃小舟团队成员认为,要真正帮助济南南部山区的低收入农户,一次性资助几笔钱并不是好办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户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
武育楠提到,最初选定核桃小舟这样一个项目实属机缘巧合。2014 年上半年,团队创始者在校园附近注意到了几位卖核桃的农民,他们以种植核桃为生,却因核桃品种差、销路闭塞而收入微薄,团队中一名家在济南周边的成员表示,自己家乡也产出核桃,那里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出于帮助他人的公益热心,以及队员熟悉核桃产品的契机,核桃小舟团队就此成立,分赴济南南部山区各村庄,开展深入调研。
团队起初的想法,是将核桃拆分销售、综合利用,并将这种方式同农户生产、市场需求对接,把核桃分为四部分——核桃壳、核桃仁、分心木和青皮,分别进行加工、销售,由此提高农户收入,但在后来的具体运作过程中,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核桃壳无法进行周全加工,核桃仁的市场竞争又过于激烈,这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团队遭遇瓶颈。后来,药学院生药学研究所陈沪宁副教授针对团队情况提出建议,核桃小舟改为将分心木和青皮这两个常被丢弃的部分定为发展重心。
在农民传统的处理过程中,分心木通常不加以利用,青皮也作为废弃物堆积在路边,任其腐烂,汁液渗透到地下水中,也因此成为南部山区的一大污染源。核桃小舟项目着手于独立开发分心木茶产品,并组织青皮回收用来制作染料,延长核桃产业链。由此,团队思路经历了一番转折,团队命运也转危为安。
核桃小舟团队成员下乡走访调研
回想刚开始运作的时候,武育楠他们曾到村子里挨家挨户介绍团队的发展新途径,但没有人愿意接受陌生学生的帮助,直到他们买了路边一位老婆婆的核桃,之后通过老婆婆的指引来到北道沟村村支书的家中,经过坚持不懈的沟通介绍,终于获得了村支书及村民们的信任支持。历时两年的合作实践证明,核桃的拆分销售、综合利用帮助农户提高了近百分之四十的收入,核桃小舟团队增加了核桃的附加值,为农户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同时也促进了农业污染问题的解决,影响力逐渐扩大。
团队在众多村子里选择了北道沟村和夏家村作为目标村落,与之建立了合作关系。团队一行人经常到这些村子调研考察。武育楠翻看着手机里下乡的照片,“现在每次下乡,村民们见到我们都很热情,还会塞给我们几大袋自家种的桃子、梨子。”由最初的不信任到如今亲人般的相处,这个磨合的过程让团队成员们深深感慨做事不易,更欣喜于终有所成,为此而自豪。
转变发展形式,销售谋突破
最初,核桃小舟是以项目组的形式开始个体农户帮扶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方面以项目组形式与企业、市场对接存在很大难度,另一方面分心木的市场认可度并不高,在济南市区调研过的中药店中,仅有一家售卖分心木这种泡水喝的药茶。“当时,我们到商店、药店介绍分心木茶产品,有人会直接把我们赶出来,他们认为所谓的项目组就是做传销的。”武育楠回忆起来有些无奈,不过,当时的无奈同时也是动力,公司化项目运作的计划也应运而生:2015年4月,济南创农商贸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经历了与个体农户合作帮扶到与合作社合作的公司化运营模式的转变,最初的公益设想在摸爬滚打中逐步完善。核桃小舟从分心木的销售与推广入手,开辟利基市场,同时进行核桃青皮的处理与加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核桃综合加工产业链。
创业之路注定坎坷,由于回收利用青皮理念的缺失,济南的青皮加工染料厂非常难找,之前曾与核桃小舟合作一年的染料厂位于江苏,地理位置的不利对青皮产业形成很大制约,努力争取到更合适的青皮合作社一度成为核桃小舟最重要的任务。“项目存在的最大难题还是推广产品”,对此武育楠十分忧心。为了提高分心木茶产品的可信度,武育楠与团队成员们东奔西走,最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焕新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开具的分心木功效认证,并联系一些影响力大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除此之外,武育楠正在带领团队尝试更有效的销售方式:线上线下结合,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开网店,以此扩大销售渠道,争取开拓更多市场。课余之时,他们也会在社区和校园内摆展台,免费分发分心木茶,以此提升产品使用度和知名度。
记者问:“核桃小舟在整个产业链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武育楠稍稍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在青皮回收利用方面,我们为核桃农户们联系合作社,起到搭桥沟通的作用;对于分心木茶产品,我们是销售商,帮助农户们经销。”无论干什么事情、扮演什么角色,核桃小舟的初心始终未变——帮助核桃农户提高收入,坚守一颗虔诚的公益之心,帮助更多人。
创业中做公益,成就更好的自己
武育楠在上大学之前就想,大学里除了学习一定还得干点什么,“我很喜欢帮助别人,那就做公益吧。”去年,在去参加“灵青公益创新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火车上,武育楠与她的搭档一刻不停地背稿背了整整四个小时,比赛现场,两人发自内心地、自豪地介绍着核桃小舟的成果,沉着答辩,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个投入并为之奋斗的过程,让武育楠沉醉其中并深深着迷。
武育楠在上海参加全球创业周(中国站)2016灵青创新挑战赛社会创新专场路演
作为项目经理,武育楠认为成员的挑选对于整个团队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做公益有充沛的热情,技术小白或性格内敛都没问题,但一定要真正热爱我们所做的事业,热心公益。”核桃小舟项目需要时常进行社会实践、市场调研,与校园外的合作社、农户商谈,到社会上推广产品,每周还会在不同校区开例会,事务繁多。目前团队内拥有十六名成员,经常出现忙不过来、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所以,一个人若没有热爱的驱使,很难担起这些繁杂琐碎的工作。
核桃小舟以矩阵式管理为组织结构形式,分设财务、人力、公关、技术、新闻五个部门。武育楠认为,部门之间分工明确,每个成员有自己的具体定位,这对于团队运行同样重要。她根据每个成员的特性来分配工作,使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团队定位,由此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凝聚力。根据每个成员的优、劣势分配工作,这对处于领导位置的人来说是很大的考验,考验其是否有十足的细致耐心和号召力。记者眼前的这个女孩子,沉静、温和、内敛,却显然已经具备了领导者的这些能力。
未来,武育楠希望核桃小舟能帮农户们卖出更多的分心木和青皮,并争取随着项目的推进把核桃壳、核桃仁这两部分综合产业慢慢做起来,还希望团队成员能更加懂得公益的精髓。
核桃小舟目前团队成员合影
“在做公益团队的过程中,最受益的并不是得到帮助的人,其实是团队成员,是我们自己。”这是武育楠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以她个人为例,因为投身核桃小舟,不仅帮到了核桃农户们,更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随机应变能力,从一个不善言辞的内向女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她感恩核桃小舟,更感恩公益。
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却是一种选择。出于公益,出于善良,武育楠他们为核桃小舟付出着才智与勤奋,而核桃小舟也成就了一个个更令人满意的自己,也许,这就是公益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