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不久前,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结合各行各业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近日,人民日报围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为群众办实事发表了四篇系列评论文章《弘扬光荣传统为民纾解难题》《聚焦聚力重点任务办实事》《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第一步》《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作出了重要指引。本期专刊,我们转载这四篇评论,以为各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弘扬光荣传统为民纾解难题

——学习党史为群众办实事①

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学史力行,关键在于实干为民,从党史学习中坚定初心使命、鼓足干劲

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在为民纾解难题中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在办好民生实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能不能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检验着党史学习的成效。群众生产生活还有哪些难点?民生保障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学史力行,关键在于实干为民,从党史学习中坚定初心使命、鼓足干劲。

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根源在于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从李大钊“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到长征路上女红军剪下半条被子送给老百姓;从脱贫攻坚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员冲锋在前,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的张思德、“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黄文秀……一代代共产党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甘于牺牲,构筑起共产党人的价值底色。新时代新征程上,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就要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在为民纾解难题中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在办好民生实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时,经常在下乡时用自己的钱接济生活困难群众;收留3名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之后经济更加拮据,他甚至献血换钱给孩子补充营养,折射出共产党人始终心系困难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无私情怀。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就必须把最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确保新征程上同样“一个也不能少”。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绕着走,还是迎着上,是嘴上说说,还是一抓到底,体现党员干部的作风和水平。当年兰考连年受灾,但焦裕禄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凭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气神,带领兰考人民战胜“三害”。事实证明,坚持问题导向,敢接“最烫手的山芋”,敢啃“最硬的骨头”,才能找到为民纾困、解民疾苦的切入点;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实效性。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当前,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尤需各级党委和政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多出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凡事想着群众的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生病后,一天之内村民自发筹集了数万元手术费为他治病,村民们说“就是讨饭也要救他”,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评价“郑九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揭示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丰富内涵”。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就一定能永葆党的初心本色,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在新征程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聚焦聚力重点任务办实事

——学习党史为群众办实事②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让广大党员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也要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围绕重点任务下功夫、求实效,才能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云南峨山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抓手,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80个,涉及6030户17964人;湖南衡南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屋场恳谈”模式,党史宣讲结束后,党员干部与乡亲们谈生活、聊发展,摆问题、找方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动力和成效,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务求实效”。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让广大党员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也要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强调,要聚焦聚力重点任务,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着力保障基层民生需求办实事,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这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供了抓手、划明了重点。围绕重点任务下功夫、求实效,才能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回望党的历史,解决老百姓的急事难事烦心事,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放在心上。1932年,毛泽东同志赴洋溪村调查农业生产情况,途经一座残破的小木桥,人走上去非常危险。他对同行的同志说:“党的干部一定要急群众之所急,不能因为其他工作忙,而忽略群众的基本的生活问题。”于是大家齐动手,短时间内建起一座稳固的新木桥。事情虽小,却折射出党性和作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到“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无不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彰显共产党人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决心和导向。

聚焦聚力重点任务办实事,要注重从体制机制入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无论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还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为了完善体制机制,为常态化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制度保障。云南昆明针对困扰市民的医院门口交通拥堵问题,通过“一院一策”优化道路交通环境;河北衡水积极稳步推进20项民生实事,并建立为民服务台账,确保实事落地;福建龙海将公证员下沉到便民服务中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项项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与“十四五”规划的要求结合起来。“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保障基层民生需求”到“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重点任务与“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密切相连。聚焦聚力重点任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必须贯穿“十四五”时期乃至更加长远的发展进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对表的明确要求。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人,一心为民、鞠躬尽瘁,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聚力重点任务,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我们党定能永远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第一步

——学习党史为群众办实事③

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才能更好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难点

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察民情、访民意,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才能让各项决策部署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的现状,江西新余探索“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要求深入农户家中了解群众所需所盼;西藏昌都启动“五聚焦、五摸清”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分3批抽调数千人走村入户;贵州遵义公安机关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先后累计收集各类问题2463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察民情、访民意,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为更好推出惠民便民举措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实际困难,需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知道谋什么事、为谁谋事,才能更好地干对事、干好事,也才能更好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难点。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一直以来,我们党出台重要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之前,都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来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寻乌,走访当地47家商店和94家手工业店铺,与群众一起劳动、谈心交流,确定了红军的城市政策。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充分说明,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察民情、访民意,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才能让各项决策部署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群众办实事,弄清群众的“急难愁盼”,离不开俯下身子察民情、贴近群众访民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什么是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何纾解发展堵点、民生难点?怎样解决好民生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意见呼声在群众中,办法经验在群众中,改革发展的重点也在群众中,需要广泛听取、认真研究。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研究提出和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离不开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拜人民为师,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关心群众,观照现实、推动工作。

察民情访民意,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目的是做到决策科学、举措务实。当前,吉林、浙江、安徽等省份上线运行省级“互联网+督查”平台,回应民生关切,提高办事效能;交通运输部公布了12件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并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面向公众征求具体落实意见……未来,还应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集中出台一批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把好事办好办实。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通过一件件实事赢得群众拥护,才能让党心民心凝聚得更加紧密。

前不久,一位外国政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深知人民需求,同时目光长远且具有规划意识,并通过有效的执行力进行落实。”把民情民意转化为党的正确主张、政府的科学决策、干部的主动作为,才能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为阔步迈好新征程汇聚起磅礴伟力。

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学习党史为群众办实事④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就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不断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当前,各地各部门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北京市朝阳区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着力解决市民诉求量大、涉及面广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民政系统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山西省农信联社研究确定项目清单,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苏区干部“夜打灯笼访贫农”,到长征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从谷文昌将“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奉为一生的信仰,到廖俊波坚持“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百年奋斗不息,赤子之心未改。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深刻回答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就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不断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

“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学习党史关键是提醒自己,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一位基层干部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办实事与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当前,不少地方广泛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大走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真实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针对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研究确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协调推进重点工作任务,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正把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作为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着力点,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于一个“实”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在实践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安排好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立足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同时要清醒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为基层减负,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坚决纠正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等错误做法。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一百年前嘉兴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到如今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密码,就隐藏在“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同甘共苦里,“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赤子情怀里,“你们不脱贫,我就不离开”的担当奉献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