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
发言摘编(一)
[编者按]在6月19日山东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青岛校区党工委,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档案馆(校史办),山东大学学生会等相关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典型做法。《山东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简报》分两期将有关发言摘编如下,供学习借鉴。
以学为先 实践为重
力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岛校区党工委夯实主体责任,抓好“学”“做”结合,坚持以学为先,夯实思想根基,坚持实践为重,强化实干力行,力求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以上率下带头学。结合校区实际,制定党工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等,明确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和落实路径。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已组织集中学习研讨13次,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历史,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突出重点深领悟。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传达回信精神;校区领导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的有关专题学习,并深入分管或联系机关党支部指导学习研讨,带头迅速在校区机关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回信精神的热潮,激发校区机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和热情。
创新形式强引领。积极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营造浓厚氛围。“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联合首都博物馆在校区举办“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邀请专家学者做客“鳌山讲坛”主讲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组织师生党员到校区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与青岛市委党校开展党员联学活动。“学党史”与“讲党课”相结合,邀请校内学者讲专题党课,策划开展“党史我来讲”专题微党课比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聚焦民生工程办实事。把师生关心关切的重点民生工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头等大事来抓。校区领导带头到齐鲁医院(蓝谷院区)、校区体育馆、校医院、附属中学、教职工二期住宅等项目现场办公;深入调研校区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困难;积极改善学生公寓住宿条件,优化学生学习生活基础保障和服务质量。
用好“四个清单”抓融合。围绕校区改革发展难题,梳理凝练“我为改革出实招”“我为发展解难题”“我为安全站好岗”“我为群众办实事”四个清单共141项举措和服务清单,逐一明确了具体措施、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推动台账式管理、销号制落实。其中,“公共教室空调安装”“资产与实验室‘五上门’服务”“图书馆读者休闲室设置”等项目已完成,党史学习教育惠及师生的成效已初步显现。
围绕“三个突破”开新局。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推动校区“学科融合创新”“服务青岛”“服务主导型校区建设”等三个突破贯通结合,努力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把服务青岛作为改革发展的首要突破点,加快推动《打造“山大系”品牌服务青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实施,积极研究“百廿山大服务青岛”系列行动方案,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需求,初步梳理辖区内亿元以上企业47项意向需求,有针对性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在校区现有三大学科群基础上深度挖掘“国家治理理论与效能提升”等学科融合增长点,举办教育部非线性期望前沿科学中心推进会等学术活动,努力探索学科融合创新的新路径;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完善“人才(学者)服务中心”“对外合作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流程,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服务主导型”校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儒学高等研究院及《文史哲》编辑部,作为国内体量最大的中华传统学术研究实体机构,在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过程中,立足自身实际,形成工作方案,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举办专题研讨会,深刻学习领会回信精神。拟召开“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学习贯彻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重要回信精神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专题研讨,深入学习理解回信精神,研究探讨落实回信精神的具体方案。从2022年开始,在每年总书记回信的时间节点,召开座谈会或研讨会,在深刻学习领会回信精神的基础上,回顾总结已开展各项工作,制定下一年工作落实方案。
办好《文史哲》等杂志,讲好中国故事。牢记总书记对高水平学术期刊提出的“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要求,对现有《文史哲》《民俗研究》《汉籍与汉学》三个CSSCI来源期刊与集刊,以及《节日研究》《中国文论》《曾子研究》等集刊进行完善,《文史哲》将增设“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专栏,《民俗研究》将增设“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专栏,《汉籍与汉学》《节日研究》等杂志将根据各自特色增设相关研究专栏,通过提升办刊质量,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加强古典学术研究,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儒学高等研究院始终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建设中国古典学术重镇和世界儒学研究基地为己任。在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古典学术研究,聚焦社会发展重大前沿问题,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古典学术人才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探索儒学专项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结合课程思政,秉承“《论语》与英语一样重要”的理念,打造《论语》系列课程;力争将儒学设立为“交叉学科”下的一级学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依托“两个中心、一个基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以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大学分中心、国际儒联山东大学研究基地为依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围绕总书记回信精神,在第七届尼山论坛增设“百年变局下拥抱世界的中华文明”专题分论坛,搭建中外交流的平台,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国际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社会服务工作。以学术研究与理论探讨为基础,加强智库建设,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以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助推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工作,建设“乡村儒学”“社区儒学”实践与推广示范基地,深入农村和社区开设儒学讲堂,通过大众讲坛、孔子学堂、国民讲堂、尼山书屋、齐鲁文化大讲堂等多种渠道大力推动儒学走出书斋,融入生活;推动儒商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不断提升师生医务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山东大学党委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结合起来,认真策划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党员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在效果。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谋划。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聚焦问题 开展学习研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通过“四分工作法”,按照发展类、改革类、安全类、民生类等“分类”梳理问题,按照学校层面、校区(齐鲁医学院)层面、单位或部门层面等“分层”组织,按照解决问题的难易“分度”推动,按照团队“分组”实施,找准问题、靶向施策、形成合力,在学习教育中破解学校改革发展难题。各二级单位党组织对改革发展任务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经研讨、归纳和凝练,形成学校层面问题92项。在此基础上,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工作方案》,并发放至各党工委、各单位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明确重点任务,注重协同发力。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大重点任务,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推进清单,上下联动,分层分类实施。在学校层面,学校领导带头与分管或联系单位共同认领最迫切的瓶颈性问题进行集中攻坚。6月2日至4日,校领导完成了32个“干实事、解难事、谋大事、创新事、长本事”重点项目的认领,并建立了工作台账。在各党工委、各单位党组织(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层面,处级领导干部每人至少主持1项、参与1项重点项目,集中推出一批提升师生医务员工幸福感的实招硬招,实施一批能直接造福师生医务员工的惠民项目,解决一批损害师生医务员工利益的矛盾纠纷。在各党支部层面,针对教师、医务人员、学生、离退休人员、管理人员等不同群体党员特点,分类明确实践任务和要求,引导广大党员重点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好专业技能特长、服务身边人办好身边事上办实事求实效。
做好督促指导,务求取得实效。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在一校三地组建12个指导组,对全校76个党组织的党史学习教育进行督促指导。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各单位积极察民情访民意,立足本职岗位,聚焦事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围绕学校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五项重点任务,目前累计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推进清单共计847项,其中,涉及发展类项目382项、改革类项目122项、民生类项目277项、安全类项目66项。
在六个维度上下功夫,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开展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按照学校党委总体部署和要求,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线,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强化引导,不断增强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激发全体师生医务员工学党史、悟思想的精神士气,全面掀起办实事、开新局热潮,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开展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细耕学习深度,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制定《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研讨工作方案》,并于4月、5月分别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为主题开展学校领导班子集中学习研讨。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辅导,与会人员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和分管工作,交流学习感受,分享工作思路与举措。
提升教育厚度,抓好教师群体学习。制定发布《“红心向党守初心 铸魂育人担使命”教师党史学习教育方案》,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亮身份当先锋 作表率 办实事”等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发布《师德专题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工作方案》,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广大教师师德专题教育的“必修课”,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引导广大教师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为全体教师和基层党组织搭建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化宣传力度,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打通新闻网、广电台、校报、新媒体等资源,利用宣传栏、电子屏、新华影廊等阵地,形成国家级媒体、省市级媒体、校内媒体、各部门各单位媒体“四位一体”的宣传报道格局,全方位、全时段、立体化地做好宣传展示。建设维护专题网站,设置三大板块、12个栏目,目前已发布稿件885条。其中,发布优秀共产党员典型稿件近40篇。利用校报开展宣传,开设“党员风采”“学党史·悟思想”“山东大学老一辈革命家”“赓续精神血脉 讲好红色故事”等专栏,深度挖掘海鸥剧社、华岗讲政治大课等红色资源,打造精品原创内容。在教工部网站推出“百年党史”大家学专栏,在新媒体矩阵发布相关文章76篇,策划主题宣传栏,推出《百微山大》“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微视频。
突出主题高度,策划专题报道。把握主题主线,依托社会媒体增强影响力。广泛收集素材、凝练特色亮点,在人民网、新华社、央广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山东新闻联播等媒体刊发《开向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列车——山东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纪实》《山东大学:以校史传承讲活党史故事》等报道50余篇。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刊发报道3篇。其中,中国教育报以“消除两张皮 下活一盘棋”为题刊发专题报道,介绍学校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经验做法,讲述学校以庆祝建党百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切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结合文章’”。用“互联网+红色基因”擦亮教育底色。策划制作献礼建党百年系列微视频《山海之问》。率先参与教育部“网上重走长征路”及“红色记忆”高校接力联动活动,发布《山大与<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回望校友罗荣桓元帅在山大的峥嵘岁月 》,新华网、微言教育等媒体予以转载,登上中国教育发布APP首页。
注重教育效度,传递基层动态。做好简报编发工作,策划综合类、典型类、专刊类三种类型简报,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报送校领导和各学院。目前已编发31期,包括综合类15期、典型类12期、专刊类4期。校外和中央、教育部、山东省委简报组做好沟通,校内与综合组、组织组、指导组加强联系,推进工作顺利开展。目前中央简报报道4次,教育部简报报道5次。
拓宽传播广度,多节点奏响山大最强音。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重要回信精神为契机,挖掘《文史哲》办刊历史中的红色因素,以反响报道、特色栏目和深度报道为重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36家社会媒体及媒体矩阵平台发布新闻报道48520篇。依托新闻网设立专题网站,持续发布学校及各单位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回信精神的信息动态,以及师生感悟体会、日记心得等。宣传好“四史”教育与“大思政课”学习交流会、“百天百队百场讲百年党史”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