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冯圣玉教授,他衣着朴素,虽已年过六旬,但脸上仍透着孩子般的微笑,边走边向我们问好。他之前谢绝了我们前去采访的请求,执意亲自到校报编辑部来:“我锻炼锻炼,省得你们跑一趟。”

冯圣玉在向我们讲述时,多次提到“我很普通”“我是幸运的”;谈到“有机硅与国家发展”时,他的眼中充满了自信与自豪。他的激情,他的开朗乐观,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把握珍贵之机,奋发努力

冯圣玉总是说自己运气好。

1975年,冯圣玉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在干了三个月的农活后,便被当地小学聘为数学教师。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从报名到考试仅有三个月,冯圣玉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成为山东肥城孙伯镇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名大学生。冯圣玉的三个高考志愿填报的都是数学专业。“高考做数学题时,我在誊写答案的时候出了错”,冯圣玉笑着回忆。考试中的誊写差错,使他与数学擦肩而过,最终,他被山大化学系录取了。

走进化学世界,冯圣玉发现,原来化学很有趣。他一头扎进化学的天地,如饥似渴。本科毕业时,他报考了山大硕士研究生,师从山大杜作栋教授。杜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有机硅化学专家,尤其在有机硅高分子领域造诣颇深。杜先生曾受邀编写《有机硅化学》专著,这是我国第一部有机硅化学教科书。杜先生还牵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有机硅研究室,冯圣玉跟随导师参加了几项有机硅的科研攻关,这为他日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硕士毕业后,冯圣玉留在山大化学系任教。他在边教学边科研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知识量不够,于是决定进修博士。杜先生推荐他转到邓从豪教授门下攻读量子化学。邓从豪教授是我国著名量子化学家,在邓教授的教导下,冯圣玉克服了跨专业带来的重重困难,成为量子化学和有机硅化学交叉学科的直接受益者。他惊喜地发现,量子化学为他解决有机硅化学实验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多新思路与新方法!

机遇总是垂青努力奋发的人。冯圣玉的科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他便以7项科技成果、28篇论文的成绩,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之后,冯圣玉走出国门,前往国外高校进行学术访问。1997年,他赴波兰、俄罗斯作短期学术访问;1998年,又赴日本京都大学作短期访问学者;2000年至2001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做了一年的高级访问学者。这些经历成为他科研路上的一块块基石,使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化学世界。

常怀赤子之心,言传身教

从1984年留校,冯圣玉始终把杜先生的一句话记在心里:“你一定要把山大有机硅化学坚持下去。”他勤勤恳恳地坚守在教学一线,培养了170余名硕士、博士、博士后,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社会奖学金和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他指导的本科生,多人获得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荣誉。冯圣玉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水平有机硅专业人才。

冯圣玉热爱科研,热爱教学。尽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他为人却很低调。作为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在培养学生时,首先强调道德先行。在每一届研究生新生入学时,他都会专门召开座谈会,教导学生发扬诚信之风,强调科研必须脚踏实地。

冯圣玉不仅在道德教育上严格要求学生,在学术教育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教育需要传承,如果只是一味地投身科研,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绝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冯圣玉在培养研究生时,十分在乎学生的“平安、健康、快乐”,他说,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冯圣玉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专业学习上,他认为,“做研究首先要把理论功底学扎实了,把书读透了”;他强调,“研究生不管做什么东西,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要带着兴趣做。没有兴趣的话就很难做好”;他告诫,“天道酬勤,光有兴趣不勤奋是不行的。”

平日里的冯圣玉腼腆内敛,不爱多说话,但只要一进入工作状态,整个人便处在兴奋状态,他做学问颇具实干精神。“我们要为国家安全做贡献,国家需要新材料的时候,你去发文章,那对国家没什么用处”“大学教授不能一味地为了评职称而发表论文,要通过研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有机硅的教学和研究中去,殚精竭虑。

专攻化学之域,一心向“硅”

山大有机硅研究在国内外独树一帜,特色鲜明。作为学科带头人,冯圣玉组建的有机硅团队深耕有机硅领域四十载,在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使山东大学有机硅学科的综合实力位列国内领先水平,是中国有机硅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带头人。

有机硅化合物,是名副其实的“工业维生素”和“科技催化剂”,也是国务院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材料。有机硅化学,是研究有机硅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的一门化学学科。有机硅材料在军事、经济、民生各个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有机硅事业开始起步;经过50年的发展,至2007年,中国有机硅产量占到世界有机硅产量10%。从2014年始,我国有机硅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2017年有机硅产能已达占世界产量50%。四年后的2021年,中国有机硅产量已达到世界有机硅产量的64%,真正实现了向有机硅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1990年,冯圣玉教授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组建了山东大学有机硅团队。他带领科研团队对“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精密铸造型芯硅橡胶”课题进行研究。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历经五年,在几千次实验后,终获成功!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冯圣玉作为主任牵头申报并筹建了特种功能聚集体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指导实验室运行;2010年,他作为副主任带头申报并筹建了山东大学胶体材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领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作为主任,他领导了山东省高校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运行,2020年12月31日又获批筹建山东省先进有机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际有机硅大会是有机硅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该会议自1964年首次举办以来,举办权一直在国外。2014年,在第17届国际有机硅大会上,冯圣玉代表中国竞选演讲。他有理有据,慷慨激昂:“中国的有机硅发展很快,中国的有机硅工业很强大,希望世界有机硅的专家去中国看看,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把世界有机硅大会办好!”中国成功赢得第18届国际有机硅大会主办权!历经53年,国际有机硅大会将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对促进中国有机硅向大而强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18年,第18届国际有机硅大会在山东省济南市成功举行。大会上,冯圣玉积极与国内外著名的有机硅学术团体和科学家沟通联系,促成了多家有机硅企业与国际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作为大会主席,冯圣玉对大会组织和筹办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当选为国际硅化学协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荣获2018年中国氟硅行业“功勋成就奖”。

冯圣玉还致力于科研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他带领科研团队,与航空航天有关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承担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和开展雷达天线罩用特种树脂基体研究;与山东东岳等企业合作,开展有机硅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冯圣玉还引导社会资源反哺学科,形成服务社会与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目前,已有两个国内知名的有机硅高新技术企业,在山东大学设立了有机硅材料人才奖。

作为中国有机硅学科带头人,冯圣玉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努力提高自身学科水平,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突破了国内40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氟硅橡胶技术难题、国内30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乙基硅橡胶技术难题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产业化,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为我校乃至世界有机硅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冯圣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特种功能聚集体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先进有机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国际硅化学协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亚洲有机硅协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理事,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2020年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