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简报(第三十期)

发布日期:2023-08-10   浏览量:>  

齐鲁交通学院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齐鲁交通学院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聚焦“问题树”,运用“金钥匙”,精准选题、聚力破题、协同答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学院党委在智慧交通系教师党支部开展试点工作,创建实施“351”+“师生双结合”式党支部工作机制,紧密围绕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3个核心领域,凝练形成“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质量提升行动”“本硕科研创新互助行动”“学科特色方向凝聚行动”“大项目集中申报行动”“大平台集中申报行动”5个典型案例,分别成立1个“师生结合”党小组,涵盖硕士一年级到博士四年级、普通教师到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既提高了覆盖面,又增强了凝聚力,有力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学院党委秉承“支部建在工地,党旗飘在一线”党建育人理念,构建“1核N翼”多学科交叉导师大团队和协同育人机制,创建产教融合“1学院+1技术研究院”新区模式,建成重现工程场景的虚实结合教学资源,打造了“国家重大工程现场实验室”育人大平台,《党建铸魂、实战育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育人项目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着眼未来发展,做好学科“重塑”。一是聚焦国家行业重大战略,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方向,扎根齐鲁,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为关键,构建协调多主体利益的协同联动机制,致力于构建学科系统生态。二是按照土木交通学科发展规律,打造服务国家需求和推动自主探索的学科发展双引擎。对内打破学科壁垒,深化交流与合作;对外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做强优势学科、改造传统学科、创新新兴交叉学科。充分发挥智能建造与智慧工程学科领域优势,深化土木工程学科、交通运输学科、机械学科和软件学科相互支撑与融通,促进智能建造、智慧交通、工程软件等前沿学科建设。三是改革学科资源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学院特殊绩效管理办法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科创新活力,培养优势学科特点,促进学科有序发展。

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齐鲁”育人体系。一是将国家重大需求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学院党委将川藏铁路、新疆某引水工程等工程项目现场科研育人示范团队的真实事迹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引领的主要内容,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加强对交通土木工程行业的价值认知。二是将共建优势和创新实践贯穿能力培养全过程。聚焦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利用校企共建优势,进一步扩充覆盖研究生和本科生范围的校外合作导师层次与规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育人“第二课堂”,贯通“理论-实践”育人全链条,举办“山东高速杯”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有效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和社会认知能力。三是协同各方育人力量,激活全面育人能力。制定《“坚守建设一流初心,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国家一流交通专业建设视域下贯彻“三全育人”行动方案》,优化完善学生班主任工作条例、学生班主任考核办法、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推动“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联动式、一体化培养,引导本硕博学生探讨学科前沿进展,共同参与科研项目、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形成了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的可持续育人模式。四是文化育人融入思政教育,提升育人文化内涵。重点打造为学生“铸魂、赋能、立志、筑梦”的“齐鲁新青年”育人品牌,以“齐鲁讲堂”为载体,让文化育人浸润育人全过程;以“齐鲁书香”为载体,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的睿智新青年;以“齐鲁风采”为载体,让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向先进看齐;以“齐鲁科创”为载体,真正实现科创为学生筑梦。在2023年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中,齐鲁交通学院取得了3金4银的优异成绩,在省赛中荣获2金4银的优异成绩。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一是引导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科学理解新时代立德树人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深刻把握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强化党支部、辅导员、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上下联动作用,形成以任课教师为主体,多方参与的课程思政协同实施工作格局。组织引导新进教师参加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着力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强化制度设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组联动的工作机制,经过与相关学校、学院的调研及学院目前已有制度文件的梳理,形成科学完善的本科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三是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修订新专业、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为契机,将思政建设目标融入到专业课程,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构建“大思政”育人平台,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四是建立健全多维度的教学能力提升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作用,研究制订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发挥好岗位编制、年底绩效、教师评价、推优评优等“指挥棒”的作用。

引育并举,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一是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明确引才路线图,以“十四五”学科规划与第六轮学科评估等学科建设目标为抓手,确定引才标准和指标。制订伯乐奖实施办法、荣誉体系等,形成根据考核情况动态调整资源、绩效、荣誉分配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人才动态考核。从学院党委、教师党支部等多个层面加强对人才思想状况的关心关注,深化落实一对一联络机制,摸索人才一人一策个性化发展的方法,形成人才联络台账,挖掘人才潜力。二是积极谋划人才培育。着力打造优势方向学科带头人,培育领军人才,加强学科带头人凝聚团队力量促进事业发展的本领,提质增效,形成集聚效应。积极谋划青年人才的发展规划,加强培育能够转化为国家级青年人才的省部级青年人才以及能够转化为领军人才的国家级青年人才。充分挖掘新进科研教师与博士后等科研人员潜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关注和培育力度,从团队、系部、学院层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培育。

学院以成立五周年为契机,组织召开学术论坛,充分总结过去五年发展成绩和问题不足,破难题、促发展,有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以龙山校区(创新港)规划建设为契机,结合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科发展需求,着眼未来、科学配置、统筹布局,集智攻关“智慧工程与智能制造”学科群空间建设与发展规划,为学院未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结果导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着力点。齐鲁交通学院党委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牢固树立“研以致用”的理念,真正让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把主题教育焕发出的热情和干劲不断转化为“强校兴国”的思想共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山大“齐鲁交通”实践。

责任编辑:张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