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科学研究“四色”之问,交出主题教育出色答卷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山东大学全面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及第六次集体学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精神结合起来,强化有组织科研,强化学术引领,聚焦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学理阐释,学研结合,坚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高水平学术报刊产出百余篇高水平理论成果,出版《学习的方法》《政党何以强大》《斗争精神》等系列著作,交出主题教育理论研究阐释的“出色”答卷。
深思细学,答好理论基色之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蕴含科学的内容体系、富有创新的精神特质,是新时代的根本思想指引。山东大学全面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发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引导学校人文社科学者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术研究和学理阐释。一是以主题教育为主要抓手,发表《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制度化》《深刻认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内在逻辑》《坚持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始终的价值意蕴与路径》等文章,并以形成百余项高层次科研成果、培养百名理论宣讲骨干、组织百场宣讲报告会议、制作百个理论学习视频、开展百场实践调研活动为内容,掀起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热潮。二是以世界观方法论阐释为主要内容,承担《跟着总书记学方法》和《六个坚持怎么看》两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研究项目,发表《深刻理解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成逻辑》等文章,以“六个坚持”为主线架构出版的专著《学习的方法》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深刻剖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贡献力量,受到广泛好评,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书单,党建网、学习强国、《大众日报》等媒体平台予以专题报道。三是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方法,发表《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以深入调查研究助推主题教育提升实效》《以问题意识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等文章,明确理论研究的科学方法,以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四是以科学体系为切入点,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鲜明特色,从认知、认识、认同三个层面不断推动学习的深化、内化、转化,着力回答基础理论之问。
深思细悟,答好政治本色之问
中国共产党是靠共同的革命理想凝聚起来的政治组织。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山东大学人文社科学者瞄定主题教育“以学铸魂”的五个具体目标,围绕党的建设开展多层次多种类研究,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提供了学理支撑。关注党的建设学理性研究,发表《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多维向度:内涵意蕴、政党需求、历史逻辑、提升路径》《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等文章,出版《政党何以强大》等专著,细致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出场逻辑和现实地位;关注“党建+”研究,发表《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情感治理的机理与路径》《增强“四力”: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的实践进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文章,细致说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为社会建设发展赋能增力;关注党的话语体系研究,发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叙事的逻辑起点、框架建构与文明指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话语能力建设的现实挑战与路径探析》《“讲好中国故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等文章,多角度剖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赢得话语主动权;关注研究专属基地建设,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在主题教育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建设,启动实施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提出深耕马克思主义政党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研究学科建设的目标,着力构建自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知识体系,以党的建设研究为主要方面,从必然、实然、应然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怎么样做”,着力回答政治本色之问。
深思细作,答好文化底色之问
文化是民族进步的精神命脉,是国家发展的深厚底色,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广大人文社科工作者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山东大学人文社科学者充分发挥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和学术底蕴,致力于中华文明研究,古典文献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向国家版本馆捐赠汉籍合璧工程成果,并作为唯一高校参加首批捐赠入藏仪式,历时20年总计40册25000多页的巨型成果《清人著述总目》完成并即将在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了《文明的历史含义及其当代启示》《中华文明史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深远影响》《东方历史文化传统与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选择》《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产消机制研究》《文化治理视域下的城市文明典范塑造》《把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等系列文章,彰显了中华灿烂悠久的文明成就及独特价值;致力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坚持以“两个结合”为重点的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之路,人文社科研究院联合学术期刊社组织策划“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系列专栏,在《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研究》《民俗研究》《高校辅导员》等期刊推出系列研究成果,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发表《“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的文化维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等理论文章,在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推出《深刻理解“两个结合”》《坚持走好中国道路》等微视频,深刻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特质,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得以相融相通的缘由,为坚持以“两个结合”走中华文明发展之路作出贡献;致力于中华文明与全球文明的交流互鉴研究,从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等角度研究全球人类文明和中华文明,产出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与海外文化利益拓展》《一万年来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互鉴》《论儒学与人类共同文明的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整体把握:一个辩证的分析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多维内涵探析及跨文化传播研究》《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等科研成果,剖析了中华文明对全球文明发展的独特贡献以及得以在全世界传播的现实路径。学校广大人文社科学者从古今中外、继承创新等维度论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诠释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问题,深刻回答了文化底色之问,以理论之功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深思细虑,答好发展特色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中国鲜明的发展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中国发展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建设人类美好社会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学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研究,以探寻发展根脉为切入,追根溯源地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得以生成的理论渊源、文明基因、实践基础等要素,产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逻辑》《从中国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加强亚细亚社会形态研究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因》《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动力密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存在并能绵延发展的科学性,证实了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合理性;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归宿,有效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与实践指向,承担了《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研究》《“双碳”目标下中国提升全球气候治理影响力的战略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发表了《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的效能提升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组态分析》《价值、路径与格局: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舆论生态治理》《中国式现代化中社会治理的目标定位与路径探析——基于社会治理共同体时代特征的认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文艺的历史语境》《“现代化之问”的中国方案和全球文明倡议:政党的责任与担当》等文章,深刻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全球治理的重大推动力,形成了一系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方案。聚焦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以来源与归宿为线索解答了中国式现代化“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命题,清晰回答了发展特色之问,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接下来,山东大学将持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始终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认真贯彻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加快建设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工作方案,持续增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学校人文社科学科优势和全国重点马院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问题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目标,精心组织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主题教育重要理论问题继续深化研究阐释,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新高地,在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培育造就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学派”,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彰显山大担当。
【
责任编辑:谢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