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8月13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2025 级硕士研究生朱康明在齐鲁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第20791例、山东省第1766例、济南市第211例、齐鲁医院第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是继7月30日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首位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两周内出现的第2例学生成功捐献案例,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医学生的使命担当。
当天上午,济南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勤,济南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宁,历下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马宏展,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党工委副书记赵福昌,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院长陈玉国,党委副书记连雪洪以及齐鲁医学院、齐鲁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一同前往医院看望慰问,详细询问了朱康明捐献前后的身体状况,高度赞扬了朱康明排除困难、坚定救人的举动,并为他颁发了荣誉奖牌。
学海奋楫,追随使命初心
朱康明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2025 级神经外科方向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最美医学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步入大学生活以来,他始终坚持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青春力量,本科阶段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 321 小时。2023 年 3 月,在参与 “献血车进校园” 活动时,朱康明深刻认识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恶性血液病等疾病治疗的重大意义,果断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在本次成功捐献之前,他曾接到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的回访电话,被告知存在配型成功的患者,朱康明当即表示 “愿意捐献”。尽管那次未能完成捐献,但他怀揣着尽己所能帮助他人的理想与担当,捐献意愿从未动摇。
挺膺担当,传递生命火种
今年6月,朱康明接到红十字会通知,得知他与一位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HLA初配成功,对方征询他是否愿意进行接下来的检查和捐献。朱康明没有丝毫迟疑,当即做出捐献决定。起初,父母知晓他的想法时,担心捐献会损害他的身体健康。经过朱康明的耐心解释,父母深刻体会到了他挽救生命的信念,坚定支持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此后的几个月内,朱康明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高分辨配型及体检,正式确定符合移植条件。7月30日,他陪同第一临床学院首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姜睿完成采集,并与齐鲁医院曾成功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们深入交流。师长们的榜样力量和热心鼓励更加坚定了他参与这场“生命接力”的决心。8月9日起,在十针的动员剂注射期间,尽管出现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但是朱康明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8月13日上午,经过4小时采集,朱康明捐献出187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的患儿点燃了新生的希望。
医心绎艺,立志五育并举
作为一名 “爱唱歌” 的医学生,朱康明的大学生活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在七支合唱团中担任团长、指挥、艺术指导,还作为山东大学学生 Dr.Cats 合唱团负责人,带领团队参加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全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以声培元,以文载道,朱康明还保持着 “爱记录” 的好习惯。截至目前,他累计发表山大日记 26 篇,定格下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温馨感动的瞬间,在文字中凝结起爱校荣校的细腻情怀。
捐献完成后,朱康明衷心祝愿患儿早日康复、快乐成长,享受精彩的人生。他希望公益组织与新闻媒体能进一步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普宣传,努力消除大众对捐献的恐惧与误解;也鼓励身边热心公益的同学在保证自身健康的前提下,加入中华骨髓库,心怀一腔热血,传递生命希望。
朱康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动,诠释了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的医学生誓言,展现了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学子的志愿热忱和医者仁心。三年来,学院累计 1400 余名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两名学生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5 名学生在道路旁、高铁中、飞机上运用专业知识救助突发疾病的患者。博士生李春林三次在列车上救人的事迹更是登上《人民日报》;齐鲁硕博医疗服务团近百名成员前往西藏、新疆、山东、江苏等地,为基层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赢得社会广泛赞誉。这些事迹是学院铸魂引领、立德树人医学教育成果的生动体现,也是齐鲁医学人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