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药学院“泉心润新”实践队于济南市支教点开展暑期支教活动。队员们以文化传承为脉络、以身心守护为底色,通过精心设计的非遗技艺沉浸式体验与成长护航全方位关怀,搭建起青少年成长的多维平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青年学子以专业素养诠释责任担当,让教育的温度与文化厚度有机融合,为社区儿童打造了一段兼具文化滋养与情感温度的成长旅程。
以匠入心,传承文脉之根。作为本次实践的核心特色,“非遗工坊”系列活动以“亲践文化、艺脉相承”为理念,通过理论讲解与动手实践的深度融合,让孩子们在指尖触碰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绒丝簪花制作中,队员指导孩子们完成蚕丝梳理至花瓣塑形的全过程,通过集体创作融合个人作品形成特色发冠,深化传统美学认知与团队协作精神;竹节人课程结合经典散文,引导学生制作并开展竞技比赛,在规则实践中体悟“知行合一”;蓝靛染缸前,孩子们运用折叠、捆扎技法使素布晕染出独特图案;甲骨传文课堂上,队员们解析文字起源与演变,指导拓印让古老文字“复活”……这些层层递进的体验,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以爱为盾,筑牢身心之基。实践队将安全科普与心理健康关怀相结合,构建从生理防护到心理疏导的全方位保障体系。“你画我猜”“情绪女巫的毒药”等互动游戏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敞开心扉;“爬山图测压”技术则助力队员精准捕捉压力状态,通过一对一分析与鼓励引导正确认识负面情绪;“心灵明信片”的书写与传递,让温暖话语在同辈间流动,构建起相互支持的心理网络。
安全科普活动聚焦暑期健康风险。队员们围绕安全用药知识与夏季防蚊防热技巧开展讲座,通过“问题抢答”“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用指南:从药物存放的注意事项到蚊虫叮咬后的正确处理,从高温天气的防暑措施到突发不适的应对方法,全面覆盖社区居民健康防护需求,筑牢社区健康防线。
“泉心润新”实践队通过非遗传承厚植文化自信,依托身心护航守护成长底色。非遗工坊中,绒丝簪花的匠心制作、竹节人的古今对话、扎染甲骨的多元交融,使传统文化通过青少年指尖获得新生;成长护航体系里,心理团辅的温暖互动与安全科普的专业传递,为社区构筑坚实防护网络。